280 华语解说的前世今生(下)(1 / 2)

加入书签

詹骏喜欢利物浦,认识他的球迷观众都知道。

刚接触解说员职业时由于对利物浦更熟悉,解说起来更得心应手。

但当时《足球报》记者告诉他:“要像了解利物浦这样的豪门一样去熟悉其他小俱乐部的资料。一个优秀的解说员不光可以解说顶级球队,也一定可以解说一场低级别球队的比赛。”

后来,詹骏对待解说工作更加严肃,还会手写准备资料。

丁伟捷说他欣赏马丁·泰勒的知识储备水平:“某位球员在比赛中打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杯,一般的解说员只会说这样的进球非常难得,但是泰勒会告诉你,这名球员几年前在同一位置也尝试过同样的射门方式,而他最近一段时间状态不好是因为受伤,现在,他又找回了过去的状态。”

“解说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距离下次直播还有三周时间,我会会花所有的时间来准备。”在英国足球名嘴泰勒的眼中,足球解说员是这样子的。

1996年,丁伟捷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用于整理资料,自此他每次解说,都会带上自己的电脑。

如果里奥·费迪南德在场上受伤了,他能在比赛暂停时谈谈费迪南德的伤病史。

他形容自己:“找资料方面没有人够我癫。”

除了找资料的能力,詹骏还曾在广东电视台从事直播摄像工作,这在解说员中是少有的。有了这个工作的经验,詹骏对于镜头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进入新千年,由于英超联赛比赛时间合适,转播技术领先,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同时英超转播费用也水涨船高,版权方开始更青睐国内规模更大的电视台,ESPN遭到冷落,这些解说员陆续回到了国内。

回到国内,这些解说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受众。

ESPN与国内转播机构对于解说的要求不同,也培养出不同的观众口味。

丁伟捷在2003年回到中国工作,他当时的感受是:“他们比较喜欢你评球的时候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整天在那里分析评论。”

2006年世界杯,黄老师在那次疯狂的表演后辞职,事情发生后,国家电视在那届世界杯余下比赛收视率反而大增,球迷也对黄老师抱有同情。

但ESPN的解说们也许不这么想,苏西认为黄老师的风格可能不适合ESPN,何光军强烈不认同黄老师的做法:“如果在外国电视台这么做,只一次就绝对‘炒鱿鱼’,而且还会在这一行消失。”

除了解说风格要求不同,国内解说直播时而采用的“单口相声”模式也不合他们的习惯。

国家电视解说有时会给人留下“话少”的印象,这和解说人数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