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儒法之争(2 / 2)
沉默许久的荀子说:“法治可以让国民有法可依,就不会混乱了。”
周子浩当然是希望用法律来治国,赞同道:“对呀,法治才是正途。”
通过几次赞同,荀子知道周子浩应该也是一个法家代表,不然为什么每次提到法治就兴奋。
白晟对此却是颇有微词:“假如一个国家只靠刑法来维持,那你们又如何保证掌权者不会用刑罚来欺压百姓呢?”
素琴微微颔首,表示对白晟赞同,说:“儒家有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此乃为君之道。”
白晟没想到素琴也会认同他的讲话,他是特意去孟子那里求教,深知仁义礼智信的要义。
素琴继续说:“假如上好刑,则民变好斗,岂非不妙。”
周子浩一时被问的有些头晕,因为他也不懂儒家的文化,以前连论语都是只读语文书摘抄的,法律知识也是因为在21世纪生活在法治国家而了解的,现在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也没那么简单。
不过,根据现代的法治国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难,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这种情况是因为法律制定的不够明确,如果一部法律制定好以后,人人遵守法律,按照大王犯法也与庶民同罪,那就没有办法弄权了。”
他这话一出,顿时引起骚动,最为激动的是白晟,怒气如狂风骤雨涌上心头,他指着周子浩说:“混账,如此大逆不道之话也说的出口,真是胆大包天。”
其他人也是吃惊的看着他,摇头表示不敢苟同。
而素琴则是若有所思,好似有所感悟,楠楠自语道:“大王犯法与庶民同罪?”
荀子却是直接站起来对周子浩弓身拜服,“周公子的看法比荀某的更加大胆。”
周子浩的说法给他们开了新思路,虽然这个说法在这里还不能实现,但是却可以作为目标,为之奋斗。
素琴想了一会儿,还是无法接受,“君权至上,自古已然,周公子的论政恐怕有些不切实际,流于空想。”
本来对周子浩不满的儒学子弟,看到周子浩无言以对,也是怀着看戏的表情,盯着他。
“……”周子浩确实犯难了,这样冒犯君上权利的说法,在这时代是很难实现,君权神授由来已久,“你们这样想的话,也没有错,毕竟你们是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眼光还没看的那么远。”
古人对于自然是崇敬和害怕的,曾经的卦象说周朝能统治中原八百年以上,使混战几百年的诸侯国没一个敢取代周而称帝,周朝虽已名存实亡,依然是天下共主。
白晟他们确实无法理解这种假设,自远古到现在,没有那个时代的法律能约束到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子浩先是已山民身份引起大家嘲笑,然后又用新奇谬论引发思考,让人无法琢磨透他的身份。
周子浩的这个年轻小伙子,今日之后,他便会成为学士们的谈资,不管周子浩目前的身份是山民还村夫,都不是他们能相提并论的。
一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就把人民推向最高,若是真的是执政者,他便是爱民如子的王。
一句‘大王犯法亦与庶民同罪’,为法家学者开辟新思路,空想与否不论,这样就是将法律提升至最高境界,让人想着,只要遵循法律,那么就是天底下最自由的人民。
白晟依旧愤愤不平,因为他今天本来就是为了讨素琴欢心的,自己今天的表现平平,素琴的注意力完全被周子浩吸引,白晟是无法得到到素琴的亲睐了。
王嫣然从开始辩论,到最后都很少说话,大部分都是看周子浩表现。用她的话来说是,不想抢了周子浩的风头。
晏辉则是从头到尾佩服周子浩,因为他想插嘴而什么都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感叹周子浩的说话魅力,心下也默默下决心要把周子浩这样的人留在身边。
素琴和大家一起说了一个多时辰,也有些疲倦了,便起身和大家说:“今天的论政就到此为止,很感谢大家能来,收益良多,而且还认识许多有趣的朋友。”
素琴说完之后,和众人告别,然后带着随从及丫鬟准备回去。
白晟他们想邀请素琴一起喝酒,但是她委婉地拒绝了。
素琴拒绝白晟,却转身对周子浩邀请道:“下次有机会,素琴还想和周公子继续讨论其他方面的知识,今天只是因为天色已晚,要赶回家中。”
周子浩也没有拒绝,反正下次也不知道是何时。
素琴的举动,让白晟很是苦恼,使得他对周子浩的讨厌又上一层楼。
而周子浩也和晏辉以及邹衍他们一一告别,然后带着王嫣然离开酒馆。
今天的收获不错,认识一群牛逼的人,把住的地方也解决了。
只是有点惦记张仪他们的去向,也不知道他们在城里做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