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东渡鉴真促交流(1 / 2)

加入书签

事到如今,纪云也知道自己的确是技不如人。

这一场比赛的败北已经在所难免。

但是就这么心灰意懒的认输对于湖海中学任何一名队员而言都是不可能的。

能力强于我,想要打败我,当然可以,但前提是你要将你远胜于我的能力完全展现出来才可以。

“是公元632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五年。”

王素回答出了问题,也明白了纪云的决意。

看样子不狠狠地打击你一次,你是不会甘心的了。

“请问,玄奘法师在被戒日王邀请参加了什么盛会之后回国?”

有鉴于此,王素也提高了问问题的速度。

她要通过这一战,彻底的让纪云明白实力的差距不是依靠着战意和气势就能够拉平的。

“是五年一度、历时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

既然继续比拼气势已经没有用了,那就彻底放开手脚的比划一场。

所以纪云的答案还算是蛮清楚的。

而之后她的问题问出来的也很快。

“请问,玄奘法师于哪一年回到长安?”

“公元645年,此时已经是贞观十九年。”

王素知道现在该是放出杀手锏的时候了。

“请问,《大唐西域记》是由玄奘法师口述,谁笔受完成的作品?”

“不知道。”

即便是不知道答案,纪云仍然维持着自己高冷的气场。

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不知道答案的情况。

如果被不知情的人看见,还会以为在这场优先权的争夺战中,获胜的人是纪云来着。

王素倒是没有和纪云计较这些事情,现在的关键就是拿下论战的胜利。

“我认为,玄奘法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僧人,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西行求经,而且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他将大量的知识和文化带回了中土,为大唐文化的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知道玄奘法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伟人。”

“说起来的话,这个大胆的决定好像是并没有经过唐太宗的允许而偷偷跑出去的,这个做法本身就有问题吧,用错误的行为去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唐太宗的宽容的话,也许都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你的想法,如果想要做的事因为瞻前顾后而不敢去行动的话,那永远都不会有什么结果,和你现在的做法也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你已经知道自己不是我的对手了,偏偏还要继续做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这不就是因为你的勇气促使你这么做的么?如果你继续反驳下去的话,恐怕否定的全都是你自己的行为了。”

“那好,就换一个话题,玄奘大师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播的确是有很大的功劳,但是如果说为大唐文化的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话,那么就未免言过其实了。”

“你确定不知道《大唐西域记》的价值么,其中对很多时间以及异域的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国内外的人用这本书进行局部课题的研究也都得到了显著的成果,所以怎么样的高估玄奘法师对于当时文化进步的影响都是不为过分的,你现在竟然觉得这样的评价是言过其实的,果然是一个榆木脑袋。”

完,这又是一次彻底败北的交锋。

纪云只能再重新想起一个话题进行冲锋。

可是这种疲于奔命的状态,恰好是王素最希望看见的。

突然间,纪云觉得灵机一动,觉得自己也并非毫无胜算。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聊斋志异》,在这里蒲松龄老先生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说有一个中土的僧人听说天竺遍地是黄金,于是起身前往天竺;而天竺的僧人则是听说中土遍地是黄金,因此动身要到中土来,如果说这个故事中的两位僧人提前碰面的话都可以免去两边的跋涉。因为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和实际情形是不一样的。所以玄奘法师的坚持西行说不定也是一个错误的做法。”

“且不说这个故事中的两位僧人出发的动机与玄奘法师都不可同日而语,单说是否走出去能够开拓眼界这一点,也都不是在本地闭门造车的情况所能比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是以什么目的走出去,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所以玄奘法师的西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你已经陷入了错误的循环当中,还要再挣扎下去么?”

“好吧,我承认我已经输了,但是想要彻底击败我,你还需要再多说几句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