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战火中办学(三)(1 / 2)
下午,他稍事休息片刻,就来到江津中学;学联的理事会设在仁沱码头,但是为了方便,县城内也有一个办事机构,就设在学校内,平时由副理事长李允国负责管理。
整个下午时间,他和理事会其他几人一道,忙于谈论新设学校的细节。
他希望把学校设在仁沱码头,和正在建设的工厂区在一起。而蒋柱恩则提出,白沙的教育基础好,商业发达,交通方便,因此应在白沙办学;他的人脉基础全在白沙镇和县城内,如今赵东要把学校放在远离自己地盘的地方,他当然不愿意了。
这个时候,他前段时间到处兜售的“产学研一体化”理论终于派上了用场。他用这套理论说服了邓氏兄弟和李允国,因此在会上,也不用他多费口舌,李允国和邓鹤丹两个人发言,就把事情基本定下来了。
“蒋校长之见,也是深思熟虑的老成之言,不能说全无道理,然而——”最后,赵东开始敲钉子了,“正如缡仙先生刚才所言,此事尚需要通盘考虑!何谓‘产学研’?就是要把‘产’、‘学’、‘研’相互联系,沟通有无,方能事半功倍,以收成效!因此,我同意缡仙先生之见,学校就设在仁沱码头!”说着,他笑着对旁边几人问道:“各位,关于此事,可还有异议?”
邓氏兄弟的威望确实大,蒋柱恩虽然也算有点声望,但是和这两人一比,起码差一个档次,眼见五人之中有四个人意见一致,他只能默然点头。
于是,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议题,就这么定了下来。
最后商量的结果,学校名称为“江津县职业技术高等学校”,大致相当于后世高中或者技校的水平,在这个时代是本县最高档次的学府了!学校由邓鹤丹任校长,副校长有三位,分别为李允国、赵东和蒋柱恩,建校初期学科分为三个科:农科,工科,以及师范科,分别培养农业,工业以及教育人才。招收的学生大致是初中水平,考虑到这个时代初中毕业生也是罕有,于是商定高小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补课培训后,成绩合格的也可入校。
散会后,李允国邀请赵东去他家里吃晚饭,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笑着答应了,于是两人结伴而行。经过这一段时间交往之后,他和李校长已经彼此了解、熟悉了,还有一定的共同语言,此时交情已是颇深。
谁知进屋后发现,厨房中倩影闪过,一位姑娘正在里面忙碌,正是当初一棍子打得赵大少爷“魂飞魄散”的李大小姐——李丹!
现在他对李校长背景已经了解。李允国是成都府籍人氏,年轻时曾在成都和重庆求过学,学成后官场和教育界均有涉足;他有个哥哥李允中,此时在成都市议事会担任议员,于政、商两届均有声望,正是李丹之父。说起来,李大小姐可是正经的官二代、富二代出身,难怪那一棍子如此虎虎生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