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融合(2 / 2)

加入书签

第一批移民一共2000名,被安置在了比鄂雷楼地区的各个农庄,这些农庄因为人口少,土地虽然全部都种上了麦子,但因为缺乏管理,一些土地上早就被野草雀占鸠巢了。

这些移民抵达农庄之后,迅速的安顿了下来,住宿条件不算好,不过还能将就住得下。

当然,每家每户日后肯定都会自己盖房子,国家会给予高额的补偿,让新居民真正意义上接受自己的国家。

这对目前的财政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范围。

安顿之后,土地的分配也开始进行,每个人10亩的标准,基本上执行得下去,甚至有的地方,还剩下一些,也被分配给了就近的移民。

这批移民适应的速度非常快,才分配好土地第二天,就有人在地里干活了。

因为气候的原因,原则上季节性限制不算明显,现在种植蔬菜瓜果是没问题的,就是种植红薯、旱稻、小麦、蚕豆什么的,也能够收获。

种子的来源是供销社,不过也有一些移民竟然从岛国带来了一些种子,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的思维,新品种的引入到底能不能成功,有待验证。

......

在随后的日子里,岛国移民一批又一批的来到了撒哈拉王国,杨二黑从中挑选了将近一万名‘仓井松’式的忠臣,将他们任命为干部。

到7月底,一百万移民全部抵达了撒哈拉王国,这其中成年男性占到了30%,还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了。男女比例还算平衡,加上原本撒哈拉王国的男女比例就是女性较多,这对婚姻不会造成大的障碍。

不过技术类人才占据的比例就小的可怜,仅仅占到3%,大多数移民,都是属于岛国底层人。

看来,岛国当局对此还是控制得非常严格,精英基本上都不会白白的给撒哈拉王国的。

不过这也符合杨二黑的要求,反正都是用来充斥农村市场的,层次第一点也无所谓,有劳力就好。

安置移民的过程也比较顺利,登记入册,分配到各个农村,分配土地,建造房屋,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当所有人都分配到土地之后,移民都安心了,有的移民甚至分配到的土地上已经有作物可以收割了,这让这些土地的主人感到非常的高兴。

移民的到来,让撒哈拉王国本土的居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压力。

岛国人明显比非洲人勤快多了,工作的时间又长,对土地的伺候也很周到。

看到这样的邻居干活,你心里没有想法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人一般情况下都还是有上进心,看到更好的方向,本土居民也开始学习起了移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来。

而为了相处更加融洽,移民开始意识的和本土居民联姻,撒哈拉王国实行一夫两妻制,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0、女18,这就使得移民有机可乘,稍微有点积蓄的,都又讨了一个黑人或柏柏儿人做老婆。

当然,稍微穷一点的,恐怕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即便讨回来,也要考虑养不养得住的问题,毕竟,人都是现实的。

移民家庭中女儿比较多的,也有嫁到本土居民家里的,岛国女子的相貌很吸引本土居民,她们的谦卑也令本土居民感到兴奋,符合彼此的利益需求和感情交代,因此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超过十万个家庭,有了不同人种的新成员。

这种融合速度,倒是令人感到欣慰,撒哈拉王国需要扩大人口数量,外来人口和本土居民的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这其中,杨二黑亲自任命的那些忠于自己的移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他们的串联沟通下,本土居民和外来移民逐渐的成为了一个整体,那就是全新的撒哈拉王国居民。

此时的一些改革制度,就要加快步伐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货币制度,以及国民文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