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争议不断的《中国合伙人》(1 / 2)

加入书签

有关《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观众的褒贬不一,喜欢的人很多,不喜欢的也有。

作为大陆第一部反映创业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显然做得不够好,尤其它选择的还是新东方这种被人各种诟病的公司作为原型。

可单纯从电影角度出发,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场景美工服装很牛,细节绝对到位。

影片中的80年代初的大学气氛生猛热辣、锐意进取,恢复高考后的一代人坚信自己是牛逼的有才的,能改变世界有理想有使命的,最好的院系是文史哲而不是经管金融,文艺得很。

流行的是顾城北岛《朦胧诗选》 Robert Frost 邓丽君崔健。认定了姑娘就死命追,不撞南墙不回头。

剪辑很明确,没有废镜头,节奏也很适合大众观赏,讲爱情就慢慢的营造气氛,讲商战则凌厉快速,讲笑话吐槽都安排的恰到好处。

演技方面,除了个别扮演学生的,基本没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

故事方面没的说,有人这么评评价陈可幸‘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好故事,可以看陈可幸的电影!’

当然,指的是他亲自指导的电影,监制的另说。

“陈导,难道在中国,成功就是有成功的事业和金钱么?您不觉得这样的成功未免太过狭隘?”

那位南都的记者依然不依不饶。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我在三年前创作的,当时我在美国,里面有很多场景,包括对成功的定义都是我那时候的想法,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这部电影所反应出的正是当下中国人认为成功的某一种形式!虽然会让大家觉得有点心寒,但我还是要说这句话!”

沈临想了想,‘老实’回答道。

“可是,电影是给人类造梦的!它是艺术!他不应该反映出这种意思!拉康曾经说过‘镜像阶段是指一个人在6至18个月之间…”

“我明白你的意思,拉康的书我也读过!”

打断了记者的装逼行为,沈临冲着台下的学生保证道:“这部《中国合伙人》在价值观方面有点欠缺,但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绝对称得上良心制作,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的用心程度!我建议大家可以到电影院看一遍。”

“至于这位记者,你不太明白市场化对于我们电影人的压力,你拍一部电影,却不想着赚钱?可能吗?”

“别跟我扯什么梦想,我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这部《中国合伙人》赔本了,陈导从此绝对接不到任何大制作电影的拍摄机会!”

陈可幸的2011、2012算是人生的最低谷,不仅倾力制作的《武侠》扑街了,监制的《血滴子》扑街了,就连自己的母亲也死了!

接连两部电影扑街,就算空有名导的名分也有点尴尬了!

投资人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会触眉头,万一赔了呢!

沈临说的很对,娱乐圈这种接盘侠这种东西很少的!

也就咱们中国,尼玛一群资本大鳄挥舞着手里的支票各种挖人,立项目,原时空的《中国合伙人》的投资人是谁?王石!

“创业的故事本来就难讲,如果太现实,根本不可能播出,但如果脱离实际,就会显得很假,陈导几乎做到了极致,你们看,他头上的白头发都多起来了!”

场面有些严肃,沈临开了句玩笑。

“那沈导,你对这部电影的票房预估有多少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