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包产到户(1 / 2)
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大明维持军队的主要开销,来自于屯田制,也就是朝廷给地方驻军提供耕地,让军户耕种,收成的绝大部分都拿来养活军人,留下一部分给军户维持生活,朱元璋对这种制度沾沾自喜,炫耀说军队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按照相关记载,军户耕种土地,收成的百分之七十五都要上缴,而且上缴的数目是固定的,不管当年是不是受灾了,是不是颗粒无收了,粮食都是必须上缴的,有些军户遭受灾害之后,无法上缴粮食,只能够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凑足银两,抵作上缴的粮食,而且军队对军户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能够上缴粮食,遭受的是最为严厉的惩罚。
军队之中的武将,只要是能够掌控权力的,几乎个个都是贪墨的,他们无情的盘剥军士,对下克扣军饷,对上谎报军士数额,套取军饷,截取到的银子全部都归自己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还大量的兼并土地,将朝廷划拨的耕地据为己有,根本不管军户和军士的死活,这些军官,甚至将军队也视作自身所有,专门培养数量不少的亲兵,护卫自身的安全,这些亲兵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这完全是逼着军户得过且过,甚至造反。
李壹对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张永和高凤说出了自已的忧虑。五人闻言顿时沉默不语。刘谨就是在军屯土地上栽了跟头,与这些中低级军官(既得利益者)争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要改革就必须先试点,李壹要有自已的“小岗村”和“深圳”。宣府卫分左、右、前三卫。每卫五千六百人。整个宣府屯军达一万六千八百余人。一定要徐徐图之,万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在错误的时间执行正确地方针也是一种犯罪。
李壹打算通过这五个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先在朝野上下引起争论。然后从局部入手,树立一个榜样(试范点),进一步推广“包产到户”、降低税额、多劳多得的人性化生产和分配模式,用几个“五年计划”彻底扭转宣府卫的生产经营状况。让军户有肉吃、有新衣穿。令其不愿再逃亡,真心实意地为大明屯田守边。
这五个人听傻了,毕竟让这些人一下子接受二十世纪的施政纲领,不是那么容易。
“李贤侄!”李东阳沉思了半天,终于出了声:“说了这么多,你核心意思其实就是——.——耕者有其田、多劳多得这两层。”
李壹闻言不禁暗自佩服,李东阳不亏是大明首辅,眼光与胸襟不作第二人之想。一念及此,李壹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十分同意他的观点。
“呵呵!”李东阳手捋胡须笑道:“李贤侄你要明白这件事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必须要先从一个点上突破,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现你说得这些,首先得从那些军官的手里把土地要回来。从狼嘴里夺肉吃,可没有那么容易。”谢迁笑道。
“谢大人多虑了!”张永闻言笑道:“咱家与各位阁老一起向圣上建言,帮着驸马爷讨一道要地的圣旨不就结了。”
“哈哈哈!张公公此言不妥。”刘健闻言摇头笑道:“天下有那么军官和文臣,岂是一道圣旨能压住的?只怕到时还来不及实施,咱们这些就会被唾沫星子给淹死。王安石变法失败不就是个例子吗?”
“这也不成?那也不行?你老倒是给拿个主意啊!”被晾了半天的高凤好不容易插话道。
“高公公稍安勿躁!”刘健笑道:“咱们大伙听听李贤侄怎么说。”
李壹想了想,笑道:“诸位大人!晚生想还是先在朝堂内掀起一股大讨论、大争辩之风;然后在宣府卫找一个自已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然后再慢慢铺开摊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