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 不是冤家不聚头(三)(1 / 2)
(感谢:书友公子慨然、qiuhuoshi、茜瓜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郭将军所言极是。”郭嘉深以为然地点头肯定道。
随即他若有所思道:“不光如此。函谷关内还有囤积如山的守城物资,以及数万搬运辎重的青壮以及数以百计的马车。偏偏又是深夜,一旦突然厮杀起来,关内必然乱成一团。到那时,不管我军在关内有多少兵马都是徒然,即使能够保住关隘不失,也必然损失惨重,甚至于近几个月来所做的一切都将毁之一炬,全功尽弃。”
“这”郭嘉话音未落,马超急切说道:“军师啊,你这番话可是吓得我们心惊胆战,好在如今一切都还来得及,现在挽救,为时未晚。你还是赶紧说说对策吧,时不我待呀,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想个万全之策将曹军一举全歼!”
“对策么?”郭嘉沉吟一声,既而不紧不慢地微笑道:“其实主公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布置得十分详尽,几乎无懈可击。正如孟起将军所言,时不我待,我们现在就是要和曹操耗时间,敌不动我也不动,时刻盯紧他们。时间耗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最好一直熬到天亮。
因为这是我们的地盘,而今数十里外的函谷关集结着我军二十多万大军,算上郡府兵和辎重兵的话,将近三十万兵马。若是等到天亮发起攻击,那时谷口早就被我军堵死,而我们再从敌人身后杀将过去,届时六万曹军插翅难逃。就算他们侥幸冲出重围,我军十余万铁骑追杀他们这些逃兵。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
在郭嘉说话之际,李利一直没有出声,实际上他心里很不耐烦,只是迫于情面不便当众责问。直到郭嘉现在说出这番话,顿时李利幡然醒悟。
原来郭嘉如此详细地娓娓道来,并不是单纯为了解释曹军出现在这里的原因,而是想让李利彻底冷静下来。要耐心等待,不要急躁,更不能急于求成。只不过郭嘉碍于主臣之礼,不便直言劝说李利冷静,更不能直接说他太过急躁,只能变着法的拖延时间,继而借着劝说其他将领不要急躁,间接向李利谏言,劝他要有耐心。消耗时间其实就是最好的破敌之策。
对于西凉军而言,潜伏在飞云渡南端的曹操大军本身并不能对西凉军构成威胁,因为函谷关内的西凉军兵马众多,何惧区区六万曹军。曹军对西凉军最大的威胁在于,他潜伏在暗处,而西凉军在明。如此他才能对西凉军构成威胁。
可眼前的形势是,李利一行人阴差阳错地及时发现了曹军的行踪,并且就在曹军身后。如此以来。六万潜伏于山涧之中的曹军还有何威胁可言?
也就是说,现在处境最危险的人根本不是西凉军,而是准备伺机偷袭西凉军的曹操及其麾下六万大军。原本打算躲在暗处的曹军如今彻底暴露在李利眼前,由此双方位置互换,西凉军既在明也在暗,而自以为得计的曹操大军则裸露在明处,只是曹操自己及其麾下大军还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这个时候,时间对于双方十分重要。李利需要时间,因为他想将曹操及其手下的六万大军一网打尽;而曹操更需要时间。因为时间拖得越长,就等于给他更多发现身后敌人的机会,从而趁早开溜。
与此同时。时间对于曹操和他麾下大军来说又显得极为急迫,简直是刻不容缓。时间拖延得越久,对他越不利,倘若拖到天亮,那他和手下六万大军就等于大半个身子迈进了鬼门关,性命休矣。一旦失去夜色的掩护,就凭他们手中有限的近万战骑和数万步卒,想从十几万西凉铁骑眼前逃掉,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
换位思考之中,李利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神情淡定,双眸平静而深邃,眉宇间洋溢着强大的自信。
直到此时,李利真正认识到郭嘉确实非同一般,睿智机敏,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举重若轻,甚是难得。
或许郭嘉没有周瑜那样允文允武的强健体魄,因此没有挥斥万军、驰骋沙场的统帅之才,但是单凭智谋韬略而言 ,他绝对不逊于周瑜,甚至犹有过之。唯一不足之处就在于,他长于谋划,却不善沙场征伐,临阵决策能力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
而这也正是文士与武将的根本区别。文士擅长动脑动嘴,却短于动手,而武将则是短于唇舌,却擅长动手执行,决胜于两阵之间,驰骋于沙场之上。很难说两者孰优孰劣,只能是各有所长,但乱世之中无疑是武将略占优势,治世之中则是文士更胜一筹。
稍稍梳理思绪后,李利面带笑意问道:“奉孝果真再无良策么,我看未必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