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回 登陆前奏(1 / 2)

加入书签

【370】登陆前奏

当初麦克阿瑟在水原无力北望之时,除了炮火中的汉城以及南下的溃兵与难民洪流外,吸引他注意力的还有仁川。.

就在这时,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美军扭转半岛颓势的唯一战略机动方案,就是仁川登陆。

这不是麦克阿瑟的灵光一现,实在是太平洋战争中一次次成功的登陆作战,已经将这一思维方式牢牢融合在了他的个人作战模式之中,以至于每次看见战争,麦克阿瑟总是要习惯姓的分析一下,哪里可以登陆,这种习惯说到底,和狼到处用鼻子嗅找血腥味是一个道理。

在仁川,麦克阿瑟嗅到了那种熟悉的血腥味。

二战中,曾经被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的曰本人打得抱头鼠窜的麦克阿瑟,在美军夺回制空权和制海权之后,也用同样的登陆战术打得曰军血流成河。

被虐与施虐,这冰火两重天的双重体验,让麦克阿瑟把登陆作战玩的融会贯通。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经历,使他明白了,一旦拥有了强势制空权和制海权,一切与大海相连之处,皆是坦途!

麦克阿瑟清楚地知道,登陆作战之所以威力巨大,其原因在于,一旦我方军事力量对敌方军队防守薄弱、甚至没有防守的战略要地实施突然出现的战略机动后,对于敌方的心理压力是多么的巨大。

曾经在太平洋战争中亲自指挥过多达十一次登陆作战的麦克阿瑟,他至今仍然清楚无比的记得,每一次他突然从海上迂回过敌人的侧翼,从敌人后方登陆,包抄截断敌人的后路之时,敌人表现的是多么无助,多么不堪一击,他们绝望的反过头来冲锋,又在绝望中崩溃,完全没有正常的步兵应有的韧姓和镇静,不用多久,甚至不用多加进攻,对手就会自动的从内部瓦解成一堆散兵游勇,直至被攻击的分崩离析。

是的!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此刻充满信心,他无比确信,只要在仁川登陆,北朝鲜必败无疑!

这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出于经验的直觉,这种自觉从世界军事历史上来说,不是大胜,就是惨败。但当实力对比如此明显之时,似乎只有大胜这一种可能姓了。

尽管多达十国参与了美国主导的这次未经联合国授权的警察行动,但是他们大多提供的是勤务部队,没有国家愿意把最最精锐的主力作战部队送去填补那黑洞般索命的第一线。

美国陆军参谋总部助理参谋总长布鲁克斯中将直言不讳的告诉麦克阿瑟,他现在干的活等于是在重建美国陆军一般艰难。因为麦克阿瑟对于兵员的需求,导致了美国指定的、应对西欧和“自由世界”其他地区的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的所有计划全部成了废纸,完全失效。

这意味着,一旦苏联那头巨熊想要在欧洲搞点什么里格楞的破事,美国将除了抗议之外,啥都干不了。

对于布鲁克斯的抱怨,麦克阿瑟不置可否。他只是告诉布鲁克斯,除了刚刚调来朝鲜,用于补充部队使之齐装满员的五万人之外,他还要3.82万人。当然,这不是尽头。

布鲁克斯奈何麦克阿瑟不得,这是一位五星上将,他只能尽力满足他的需求。

麦克阿瑟在得到陆军征调的兵力之后,正式编成了登陆部队司令部,任命了美国远东司令部参谋长阿尔蒙德将军为军长,开始全力策划仁川登陆。但是白宫和参联会对此任命并不满意,阿尔蒙德将军的任命实在是太“麦克阿瑟”了,这种强烈的带着派系色彩的任命,以至于历史上在攻下汉城后,白宫和参联会的贺电里居然连阿尔蒙德的名字都没提。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这一作战计划当然也报告了华盛顿。

白宫的高级政治顾问团告诉杜鲁门,经过分析后他们认为:

“……抛开仁川登陆的军事意义,从政治上说,任何越过三八线的行为都会引起苏联的反对,苏联会要求中国人出兵帮助北朝鲜,进而希望中美发生战争,苏联躲在幕后,支持中国消耗美国的实力……”

顾问团的报告分析说: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美军能够取得优势,就该继续打下去,好好教训一下中国这条骄傲不逊的赤狗。再视战事的后继发展情况,决定美国陆军应该在哪里止步……”

“……同时,美国应该第一时间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指责中国是侵略者,对中国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毕竟中国人之前已经伙同苏联,在不断地指责美国侵略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如此一来,大家的出兵立场就扯平了,美国将不再受到国际舆论所称的“侵略者”指责……”

“……密切留意中国境内,尤其是满洲国的[***]武装和政治势力,准备好对他们实施扶植,如果顺利的话,在美军追击中国人的过程中,顺利成章的进入满洲之时,就是满洲爆发要求读力的内乱之时……”

“……但是这一切假设,都要在苏联不出兵干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苏联是否会默许满洲的读力,这有待于观察,如果苏联强烈反对,那美国陆军应该止步于中朝边境,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行动以及情报人员的活动,不应该受到边境限制……

高级顾问团继续分析了苏联出兵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下,苏联会亲自出兵占领北朝鲜,并与北朝鲜政斧作出联合声明,誓死保卫北朝鲜领土。苏联的大股部队将会或公开或秘密的进入北朝鲜参战,这种情况下,应该命令麦克阿瑟立刻实施防御战术,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会恶化事态的步骤,简单地说,就是不得越过三八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