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热门专业(1 / 2)

加入书签

本时代最隆重的节日刚刚过去,人们还在不停地议论着元宵晚会的种种精彩之处,其中王云志表演的魔术自然也是一个焦点。

至于刘过的报道,则让人们关注起新名词——“化学”。

“兄台,你学问高明,知道那‘化学’是怎么一回事吗?”

“咳咳,这个‘化学’嘛,据在下所知,乃是道家的一门不传之秘。唐代崇道,道家精炼丹之术,据称虬髯客乃是道家传人,于此可见,哈唐国精于道家丹术并不足怪。”

“原来如此!兄台言之有理。”

这是路人甲乙的一段对话,事实上,围绕“化学”这个新词儿,各种牵强附会的说法不一而足。

这一天,茅庚正在会议室开会,开会的议题,是有关电灯方面的计划。

因为元宵晚会,这个电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关于是否投入实用,在穿越者当中还是有些争议的。

“这个竹炭丝电灯,寿命不过千把小时,一天点六个小时,将将就能点半年,呵呵,本来是耐用品的灯泡,结果成耗材了。我看还是等拉出钨丝再上电灯吧。在此之前,发电的问题,电力传输的问题,加起来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等拉出钨丝,估计发电问题和电力传输问题都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那时候再上电灯也不迟啊。”

发言的是赵余春,茅庚看着什么都想一步到位的家伙,心道也不知道他父亲大人怎么会取这么个跟“愚蠢”谐音的名字的,很显然赵余春并不愚蠢,只是每次都会显得过于冒进。曾经有人嘲笑茅庚的名字与“茅坑”差不多,茅庚自己倒是在这一点上没什么忌讳,考虑到后世有一个明星的名字也跟“愚蠢”谐音,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人家李宇春风光无限。

“竹炭丝电灯怎么啦!爱迪生在1880年发明竹炭丝电灯之后,直到1909年库里奇才发明钨丝拉制工艺,要到1910年之后,竹炭丝电灯才逐渐被钨丝电灯取代,历史上竹炭丝电灯足足用了三十年。至于赵组长说的耗材一事,卖耗材怎么啦!我看卖耗材就很好,后世那些卖耗材的,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至少我这个当老师的就很羡慕人家卖耗材的,呵呵!”

钱爱如觉得这时代有竹炭丝电灯就不错了,而且,钱老师想象爱迪生在卖竹炭丝电灯捞金的时候,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样子,就觉得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就此省略掉。

茅庚觉得有些可笑,不过后世的黑心资本家都是如此。就比如连4g技术都成熟了,垄断者还在2g手机服务上猛捞金,然后3g手机才姗姗来迟,4g商用的时候,5g技术实际上已经过关了。这种策略貌似应该在宋代发扬光大。

于是茅庚就问了:

“老顾,你看,什么时候能将钨丝拉出来?”

“难啦!贺驰安去了临安之后,联系上了辛弃疾,在江西的大庾找到了黑石,也就是钨矿石,这倒是没什么难的,历史上大余的钨矿石随便捡都能捡一堆,贺驰安是五矿的,要是不知道大余产钨矿,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问题是,由钨矿焙烧取得三氧化钨并不难,但由三氧化钨还原成钨金属,最好是用氢气还原,这得用上电解,呵呵,要用上电解的多了去了,得弄个大功率发电站吧。还有,拉制钨丝谁也没干过,估计摸索拉制工艺也得三几个月吧。而且,库里奇那种简单拉出的钨丝还是不过关的,好像还要加一些氧化物,才能最终制成不下垂的钨丝,1909年库里奇拉制出钨丝,但直到1922年不下垂的钨丝才问世,这其中难度不小啊。”

话说在后世,江西的大余号称“世界钨都”,贺驰安当然是熟知的。

但大余发现钨矿石纯属偶然,千百年间,在大余西华山那里黑石到处可见,但当地人谁都不知道那是宝贵的钨矿石。直到1906年,大余县城天主教福音堂德籍牧师邬利亨,上西华山观赏庆云寺,发现所到之处,皆是乌黑发亮的石头,邬利亨拣了一块一掂,感觉很重,便意识到这是一种贵重矿石.于是又拣了几块带回教堂。翌年邬利亨携石回国,经鉴定,这才发现这些矿石含有稀有金属——钨。

自此之后,大余的黑石就源源不断地出口德国和世界各国。

不过,在大宋这时代那里还不叫大余,而是叫“大庾”,所以贺驰安颇费了一些周折,这才在大庾找到黑石——也就是钨矿石。

不过,找到钨矿石,只是有了原料,你得承认,离拉出钨丝,还有不小的距离。

“靠!老顾,没这么难吧!别忘了,咱是穿越者,凡事都可以走捷径的。”赵余春认为顾永强这厮这是故意夸大难度。

林礼士撇撇嘴道:

“我说赵组长,咱不能用农民企业家的眼光看问题,山寨人家的技术固然容易,你可能是山寨惯了,觉得技术就那么回事。这个也算我的专业范畴,老顾不是故意夸大难度,粉末冶金还是有难度的,理论说起来简单,工艺还得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我还等着钨金属早一点冶炼出来呢,钨金属是个好东西,我还指着它来生产高强合金钢呢。”

赵余春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老丘一见,马上打断道:

“好了,好了,钨的事我们先不扯。八字没一撇的事先放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