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前往共和国(十六)(1 / 2)

加入书签

人们总是会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不足,进而改善。

这是智慧种生物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美德。尽管有时候这种美德会演变成攀比,进而引发出一堆事端,但不得不承认,对比和向往更好的欲望正是智慧生物前进最大的助力。

从奥林匹亚号下船的瞬间,马赛就被热闹嘈杂的人群吸引住了。

他在帝国没少见过空港、火车站之类的大型公共交通设施,和那些气势恢宏,高度便利的设施相比,眼前的新奥尔良港简直就像摆在水晶雕刻旁的小学生泥塑作品。不能说难看,但磕掺是跑不了的。就算拿去和阿尔比昂的朴茨茅斯之类的大港口比,恐怕也差了一大截。

但也因为这样,新奥尔良港多了一些其他国家港口所没有的东西。一种他在参观小山般的吕德斯空港时就已经察觉,却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缺憾。

活力。

琢磨了片刻,马赛觉得这个词语最能准确表达他的感想。

没错,就是活力。

帝国大型建筑确实在规模和便利性上做到了尽善尽美,在秩序井然方面更是无人能及。不过“大而无当”、“毫无意义的浪费空间”也是人们对此类建筑的一致评价,特别是看到穿着各色制服的人群按照高矮胖瘦、种族等级、所属地域和单位……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在自动扶梯上安静移动的情形时,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流水生产线上整齐排列的各种零配件——没有任何声音,整齐划一,没有个性。

除了帝国一、二等公民,会觉得这幅光景很美的,应该一个都没有吧。

眼前的新奥尔良港尽管有些杂乱,但嘈杂纷乱的景象中却蕴含着帝国境内看不见的活力。比方说,在港口外叫卖食物的小贩,他们的嗓门或许很大,衣着也不够干净整齐,卖的各种食物也很难说符合卫生标准。但和一脸商业用微笑,说着同样的服务用语的帝国服务员比起来,显然前者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与活力。

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这是从奥林匹亚号下船三十分钟后,马赛对共和国的第一印象。随着他走出客轮泊位,沿着栈桥缓慢挪动到码头,震天响的欢呼与飘扬的旗帜让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共和国的活力。

“打倒帝国!”

一个站在木箱上的男人拿着白铁皮卷成的喇叭大喊着,他每说一句,身后的人群就齐声重复他所说的话。

“打倒帝国!!”

山呼海啸的口号为从旧大陆抵达新世界的人们送去一波精神冲击兼洗礼。

“自由万岁!”

“共和国永不灭亡!”

“欢迎向往自由的人们来到共和国!!”

一直到第四句,总算有了点欢迎客人的意思。放在其它时候,这种欢迎方式一定会引来不快。可刚经历过临检的奥林匹亚号乘客们正满肚子针对帝国的怒火无处发泄,遇上大骂帝国该死的自然会有共鸣感,于是一众乘客们不断挥手致意,甚至一起大喊口号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这种行为其实有点孩子气,在“知更鸟”和“夜莺”这样常年战斗在一线的战士看来,这不过是一群“愤怒青年”躲在安全的、帝国看不见的地方骂骂咧咧抱团取暖。真要是仇深似海,忍不下去的,早去参军报国了,哪还需要到这种地方拉帮结伙对这一帮外国人去宣誓自己保家卫国,捍卫共和的决心?

就算是这样的行为,在马赛眼里也是新奇有趣的。

在帝国可看不见任何游行示威,三等、四等公民从事集体活动事前必须去在地警察局报备,经过批准后才能放行。至于政治集会和游行,攻击当局和皇帝陛下的……帝国建国之前的两个月里倒是有敢这么干的猛人,等这波人被送上开往公国的火车,前往皇帝陛下在公国境内名为“奥斯维辛”和“比克瑙”的领地后,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从那时候起,除了政府官方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一切可能聚众的活动全部从帝国领土上消失了。

对马赛来说,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是一种从未想过,也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尽管对这种高度亢奋的热情还不适应,对那些口号也谈不上发自心底的认同,更不认为那些口号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但他觉得这种有什么不舒服的事情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的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所谓“自由的感觉”,就是指这样能够畅所欲言吧。

被“夜莺”催促着加快脚步,马赛如是想到。

直到此时为止,男孩对“自由”、“正义”、“责任”、“命运”这些词汇背后代表的份量还一无所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