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二章 诸事(1 / 2)

加入书签

山东省彻底『乱』了!这一次可不是随随便便普通的动『乱』,不仅仅是南边的白莲教众旧部的马匪在搅和,更关键的是山东曲阜圣人家里竟然出了事情!

这曲阜孔家,可了不得,所谓真正的圣人嫡传,在这个封建儒家礼教统治了几千年讲究祖先崇拜的中原大地上,不似君王,胜似君王,历朝历代的皇家都不得不好心笼络,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来,和同在山东的孟家,颜家一起,堪称士林的中流砥柱,一直在民间士子中间有着巨大的声望!

当日苏州动『乱』的时候,那些举子们仅仅是举起了孔庙内孔夫子的牌位就让所有的人不得下跪迎接,更何况这是孔夫子的嫡传子孙,是圣人血脉!

在讲究祖先崇拜的中华大地上,这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士子阶层们的权威,代表了民心所向!

这一次,孔氏后人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李哲的全民教育改革,认为其是新时代的废儒令,是要将儒家打尽杀绝,是比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更加倒行逆施的政令,这一时间立刻就引起了民间舆论方向的巨大转变,为民间士子本来就有些汹涌的反对风『潮』立了一个鲜明的标杆![]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162

这声明中的所述,就是普通人看了,都是满脸的大汗,感情这次曲阜孔家是要仗着圣人之威护身,在反对当今皇帝的舆论风『潮』中扛起大旗了!

此番一出,朝廷政令,还怎么施行的下去!从此之后,那些已经是反抗者的家伙们那肯定是打了鸡血一样的冲锋陷阵,而那些还在犹豫的人们,恐怕也会很快的旗帜鲜明的反对朝廷的政令的!

不知多少人在暗地里人心浮动,又有多少人已经做好了起来奋起一击的准备!孔府刊登在报纸上的声明,很快的就像一声春雷,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蠢蠢欲动的心思!几乎可以想象,当今那位皇帝在即将面对这些文人们的笔诛口伐中的焦头烂额的情形了!

这一次,可真的是麻烦大了!

……

山东省巡抚孙元化慌忙之下,立刻亲身前往曲阜,拜访当今孔氏族长,正是在山东日报上发表文章的那一个,好说歹说之下,劝其收回声明,谁知其软硬不吃,当面应付差事过去之后,立刻就失踪了,孙元化再次找上门,立刻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

元化不得已之下,心生恼怒,命令差役前往缉拿,却碰到了曲阜数万民众集会闹事,将前往的差役兵丁打得头破血流回来了,那曲阜之地号称孔半城,满地方都是孔家的后人,孙元化这朝廷的差役前去,却是抵不过孔氏族长的权威。

紧接着孔氏族人就在大江南北的报纸上宣布,李贼为当今篡取大明朝皇权的罪人,手下人也都是士林的大敌!号召全天下士子群起而攻之,恢复大明江山!

……

这一番风『潮』,闹得比当时的苏州事变还要大得多,这皆因当时的复社不过是苏州本地的结社,最多也就是在江南身负民望罢了,掀起的是地方动『乱』,但是这山东曲阜孔府却是天下文章教化荟萃的地方,在全天下都是光有影响力!又恰逢眼下李哲的政令不得人心,天下舆情汹汹的时候发力,正好是借助了全天下士子的不满,火借风势,风助火情,犹如热火烹油,立刻天下间一时大哗!各地相应起兵作『乱』者不知凡几!

这般威势之下,弄得本来看着李哲大位已定准备着借势投降的人都有些心情不定,李哲派往内陆各地收复内地的进程大受影响!

陕甘杨鹤杨嗣昌父子,山西大同总兵两地的收复,都同时间遇到了困难!显然这两家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反复!

消息回报道了李哲这里,

“不愿意?打!朕又不是让你们去那里吃干饭的,千里迢迢的跑了去,我又不缺你们的后勤辎重,枪弹粮饷,遇到了这种事情,还需要我亲自下令么,谁阻挡了你们行使朕赋予你们的职责,那就只有一个字,打!打到所有的人看到了朕的决心为止!杨鹤父子,呵呵,朕不介意拿他们当个反面的例子!”

放下通讯器,李哲仍然是火冒三丈,对着身边的郭嘉说道:

“看!都是你,要搞什么引蛇出洞,这下好了吧!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出来了,什么狗屁粮商,什么曲阜圣人,魑魅魍魉都跳出来了,只恨不能指着朕的鼻子骂朕得位不当!嘿!我就奇怪了,这天下者,力强者得之,朕一手一脚的打下了这天下,难道还真的要分给他们一些东西尝尝!可是那也要将朕给伺候好了才行啊,这一转眼刚刚吃了点苦头,就想和朕来点硬的尝尝!和朕来针锋相对——他们还真不怕磕坏了他们那一副牙口啊!”

“呵呵!陛下,莫要生气,这些只不过是刚开始,不过是最表面的试探行动,真正的的人物还没有出来呢!这前面的这些都只不过是造势,意图,也不过是为了打『乱』我们的阵脚罢了!最后的手段,还没有到显出原形来的时候,稳住,还需要稳住!”

李哲点了点头:“呵呵,这个自然,从刚开始我们就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又何须如此麻烦,这些人老谋深算,隐藏在社会中间,控制着舆论,盘根错节,枝杈遍布朝野,若不是一下子将他们除掉,今后的各项帝国政策还真不好施行,你放心,朕一直留着意呢!只是你那里也要千万给我注意,莫要到时候废了那么大的周折,却没有什么收获,我可要拿你是问了!”

“是!陛下尽管放心!情报部已经有所收获了!”[]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16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