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诗魂对抗!(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刘凌将最后一句诗吟诵出来,全场可以说为之哗然,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陡然之间瞪得滚圆死死的盯着刘凌,连呼吸声似乎都瞬间完全停滞了。气氛可以说是针落有声,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惊讶与震惊中,可以说刘凌此举创造了一种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而这种奇迹在众人眼中完全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奢望。毕竟最后这首诗实在太过出众了。而且这也是李贺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事,而且也完全符合李贺的性格特征。

李贺没有王维、孟浩然的淳淡深远、恬静优美;没有高适、岑参的深广悲壮、淋漓豪迈;也没有李白的洒脱旷达。王维失意时可以隐居辋川庄,可以“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李白失意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李贺不行,他是悲歌的骏马,他的诗是他灵魂的狂放、孤独、失意与绝望的写照,他甚至只有死亡才能终止他的绝望。

李贺离开家乡昌谷的最后一次,是到泽潞二州去作张彻的幕僚。遭谤而不得中进士,又在京城从九品的奉礼郎的寒职上无谓地消耗了三年光阴,这都已是过去的事了。在诗人心中,泽潞之行,已谈不上什么争求仕进,只是为了谋求生路而已。

在昌谷到潞州途中经过泽州长平的时候,李贺写了这首《长平箭头歌》。这是一首怀古诗,诗歌的这种发生机缘在唐代诗人中很是常见,怀古诗早已是具备自身创作规则的诗歌类型。大概地说,诗人写凭吊古迹时的内心感触,先交待景物与时令,然后用一两个典故,以示对当年情形的追忆,最后归结到自己的身世之感,并借以抒发渴望用世的情怀。然而,《长平箭头歌》鲜明地表示:李贺的性格和想象方式与正统文人是多么地不同。在应该写怀古体的场合,李贺选择的却是“国殇”。

诗歌在进行中陈述了这一来自另一时代、另一世界的符号,如何在诗人的注视下逐层透露出它的内涵。到了第七、八句“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时,能够分明地感受到的这里显然不仅仅是白昼到黑夜的转变,而是诗人自身两种迥别的心灵状态之间的分野。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比在《长吉歌诗集》中其它任何地方更清楚地看到了鬼神世界中的李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