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枣强的传说(1 / 2)
“白玉凤星也太自私了!”璪鄙夷地说。
“不管怎样,它现在还在天上。它要见了宝石的光明,发起怒来撒息壤,你父亲辛辛苦苦疏通的河道就要被填平,这一带就会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亲爱的璪,为了你父亲,为了这一带的生灵们,你一定要在天亮前把宝石埋起来呀。”
璪点点头,说:“请你放心,只要这一带不再闹大水,别说是我心爱的宝石,就是把我整个身子埋在这里,我也同意。”
土地神见璪许了诺言,也就放心地走了。
有了宝石的光明,璪看清了道路,一步一拐地爬上了河堤,在一块草地上躺了下来。她又累又饿,身上带的稷米糕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可那是带给父亲的。父亲已经十多年没吃过家乡的稷米糕了。璪咽了几口口水,连动也没动包稷米糕的包裹。
宝石发出明亮的光。璪望着宝石,心想:这宝石如果能吃该多好呀!那样,我把那个洞做上记号,等父亲治好水回来时,我和父亲一同分享!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地把宝石放进了嘴里。这时,奇迹出现了:那宝石一到嘴里,便散发出一股清香,流出了甜丝丝的汁液。璪咽了几口,立时就觉得不饿了。浑身充满了力量。
璪高兴地又唱又跳。
天快亮的时候,璪遵照土地神地吩咐,用土堵住了插手的洞。她太爱手里的这颗宝石了,就把它单独埋在了河堤上,做上记号,又顺着河道找她的父亲去了。
璪又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找到了禹。她把带来的稷米糕递给了禹。可是,禹又把糕全分给了饥民们,自己却和饥民们一起吃大锅里的野菜粥。璪很受感动。
禹疏通了最后一条河,就和璪一块儿往回走。璪把发现宝石和宝石能解饿止渴的经过对禹说了。禹高兴地说:“这很好,我们去吧宝石挖出来,分给饥民们,帮他们度过灾荒。”
璪领着禹来到发现宝石的地方。他们惊讶得看到:在璪埋宝石的河堤上,长着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挂满了像宝石一样的果子。
璪攀着树枝摘了一个,放在嘴里一嚼,嘿!又香又脆又添,那滋味儿,比她含宝石的滋味儿强多了。璪又摘了一个递给禹,禹也觉得很好吃。
原来,那天晚上,那颗宝石感应了璪的心里话,又受了璪津~液的浸润,便有了灵气。宝石想:像这样长久地在地下埋着虚度时光,倒不如变化成别的东西钻出地面。一来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二来也好为人类谋一些福利。于是,就长成了一棵大树。为了不失自己本来面目,就在树上结出了与自己一模一样的果实。
父女俩吃了几个果实,都觉得不渴了,不饿了,也不累了。禹很高兴,征得璪的同意,就把树上的果实分发给了棘津州的饥民们。
可是,棘津州的地面太大、饥民太多了,把树上的果实全部分发完了,还有很多很多的饥民没有分到。
当饥民们知道了树是璪中出来的,就用乞求的目光望着璪,恳求她再给棘津州多种几棵这样的果树。
当时正是白天,璪怕白天拿宝石激怒了白玉凤星。怕她撒息壤,把父亲辛辛苦苦疏通的河道再堵住。那样,这一带的生灵又要受水灾之苦。
等到晚上吧,父亲已经十好几年没有回家了,家中奶奶、妈妈和哥哥启一定在焦急地盼望着父亲回去;帝王舜也一定有很多事在等着父亲去办。
璪便对禹说:“爸爸,孩儿想为棘津州的人们多种一些这样的果树。你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先头里走吧。我留在这里种树。你看怎样?”
禹见璪很懂事,又会种果树,就答应了她得要求,一个人先回家去了。
璪住在了这里的一户饥民家里。这户人家只有母亲和儿子强。强很英武,打得一手好猎。常年的打猎生涯有练就了一双飞毛腿,无论跑得多快的野兽,只要被强看到,都无法逃得性命。强的母亲为人好善乐施,她把强打来的猎物,大部分均分给了老弱孤寡。饥民们都很爱戴他们母子。
璪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里增添了新的欢乐。尤其是强,更是喜不自禁。他想,璪是为了棘津州的饥民们才留下来种树的,我一定要好好帮助她。于是,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工作,太阳一出山,就带领饥民们开垦荒地,为璪种树创造良好的条件。
璪也很喜欢这一家人,和强相处得很好。白天,她帮强的母亲料理家务,太阳一落山,她就把宝石从那个插过手的洞里掏出来,放在嘴里噙一噙,然后种在强和饥民们白天开垦出来的土地里。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由于璪和强的合作,不几年,棘津州这一带就长满了用宝石做种子生长起来的果树,树上结满了像宝石一样的果实。
因为它是璪中出来的,人们就给这种树起名叫璪树。树上结的果实就叫璪。
为了和璪的名字相区别,人们又根据树的性质和意义,造了一个同音字“枣”——枣字里能拆出一个“木”,说明枣树是木质植物;枣字里还映着一个“巾”,说明枣树是一个巾帼能人种出来的。人们嫌写一遍不能表达敬意,于是又写了一遍,就形成了一个繁体的“棗”字。现在的枣字是后来简化汉字简化了的。
璪见人们以她的名字给果树起了名,又见成千上万的饥民在强的发动下开垦起荒地来,栽种枣树更加上心了。从太阳落山到太阳出山,一刻也不停地栽。
栽呀栽呀,手上抓出了血,脚上也磨掉好几层皮,她全然不顾,一心想把枣树栽遍棘津州大地。
一天黎明时分,璪终因疲劳过度昏倒在珠宝山的地面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