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石重贵(2 / 2)

加入书签

耶律德光有些沉不住气,亲自上阵战斗,石重贵见“祖父”玩狠的,血性一上来,也冲到阵前和“祖父”玩命,两军一直打了整一天,双方死伤惨重,还没分出胜负。耶律德光知道石重贵这小子还有些能耐,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撤了再说,把大营朝后撤了三十多里。

耶律德光虽然吃了几个瘪,但这点小挫折是吓不倒这个漠北枭雄的,他见一时难以消灭晋军主力,便以客为主的玩出“坚壁清野”,派出几支骑兵部队,在华北平原进行残酷的扫荡,逢人就杀,见粮食就烧,摧毁晋军的军资储备。这招果然毒辣,晋军本打算依靠本土的资源优势和契丹打消耗战,但军储都被烧光了,军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说起石重贵的军事才能,在五代皇帝中不怎么样,除了李从厚、刘承、柴宗训之外,估计也就是朱友贞、李从珂和石重贵同一级别了,和朱温、李存勖、柴荣这些真正的军事家根本没法比。石重贵出道以来,并没有独立指挥军队的经验,加上为人有时昏愦,在和契丹军的生死决战中屡屡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最终导致亡国的惨剧。

石重贵当政以来,最信任的就是那个大言不惭的景延广,景延广的得势不仅是因为他有“拥立”之功,更重要的是石重贵认为景延广能够做自己的“诸葛军师”,一些重大的军政决策都主要由景延广负责制定。景延广虽然有些才能,但为人轻浮,政治经验又欠缺。所以他当政之后,对他所不喜欢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得罪了许多实力派。景延广吹牛是把好手,但真让他干点正事,只能是越帮越忙。

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三月,耶律德光再率契丹军再次前来寻仇,两军会于白团卫村(今河北安国境内)。因契丹军势众,把晋军重重包围住,并抄了晋军的粮道。看耶律德光的意思,是想先饿瘦晋军,等晋军没力气的时候,再来攻击,一战可灭晋人。

晋军非常焦急,无粮无水,这仗如何打下去?晋军开始在营中挖井取水,只差一点就取到了水,可此时突起东北风,狂风乱打,把水井给吹塌了。晋军无奈之下,只好用布绞泥,挤出脏水来解渴。

坐在高处看风景的耶律德光见状大喜:“晋军饥渴无力,此正是天予良机,不可错过。今天必擒南人,然后进取汴梁城!”下令让契丹最精锐的铁鹞骑兵下马,操利刃冲杀晋军,同时顺风纵火,准备借助天时来灭晋军。

此时风越来越大,飞沙走石,迷离人眼。晋军将士血性上来,纷纷大声喝问杜重威:“将军此时为何不下令还击,难道想让我们受死不成?”杜重威见风势大太,想等风停后再战。马步都监李守贞劝道:“福兮祸也,祸兮福也,现在大风肆虐,虽与我不利,但风沙起时,契丹人不知道我军虚实,契丹人必然怵我。不然等风停了,彼人见我军兵寡,合力灭我,大家都得完蛋。”

李守贞复又大喝:“将士听着,亮出家伙来,准备和契丹决一死战!”不过有些将军还是想等风停后再战,马军右厢排阵使药元福和马步军左右厢排阵使符彦卿大骂道:“再等下去,必死无疑!宁死于阵上,不死于虏手!”

二将率众出寨西门,往击契丹军。契丹军果然不知晋军到底有多少人,狂风飞卷,嗖嗖作响,黑漆如夜,哪里看得清楚。晋军万余铁骑乘势呼啸杀出,逆风而击契丹军,其势若排山倒海。契丹军被冲乱,军心大溃,连连后退。晋军追出二十里,斩杀契丹铁鹞军无数。铁鹞是支骑兵部队,要是在马上,晋军恐不是他们的对手。但现在他们下了马,短兵作战非其所长,一战既败。

耶律德光这时也没时间再想攻占汴梁的美梦,驾着小车急急逃去,但晋军狂追不舍。耶律德光这回真慌了,也顾不得颜面,跳下车,寻了一个骆驼,慌乱中爬了上去,猛拍驼屁,狂号而走,契丹残部好容易逃回幽州,这才定下神来。

发生在公元945年三月的这场晋辽白团卫村之战是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间难得的一场扬眉吐气的大胜利,此战场面极其壮观,过程惊心动魄,让历史为之感慨万分。

晋军取得白团卫村大捷后,石重贵肩上的压力小了许多,虽然没能活捉耶律德光,但至少能让耶律德光后怕一阵子,三年两载的估计不敢再打自己的主意了。

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九月,吏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张昭远等人上奏,已经修好《唐书》二百卷。石重贵非常高兴,加赏有功人员。这部在后晋时修的《唐书》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晋天福五年(940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宰相刘等十人主修唐史,其实刘只是挂名的史官,真正负责具体事务的主要是张昭远,还有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郑受益、李为先等人。

《唐书》二百卷,其中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录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宋仁宗庆历年间,大儒欧阳修、宋祁等人又重修唐书,后人为了区别两部唐书,便称宋朝版为《新唐书》,后晋版为《旧唐书》。

虽然后人常批评《旧唐书》“芜杂不精”,技术处理上也大有问题,不过从史料保存的角度来看,《旧唐书》为后人保留了大量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唐朝史料。因为千百年来战乱频仍,唐朝史料有许多都没有保存下来,赖此部《旧唐书》,让后人得以更加清晰的把握唐史历史的脉搏,对于这点,《旧唐书》功不可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