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节 当工匠遇上现代科技(1 / 2)

加入书签

@秦淮小哥哥:

“承认一个错误。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我找秦先生帮忙,是想邀请秦先生来秦省实地考察,然后给出建议,但秦先生说先看看照片。

结果照片发送成功五分钟后,秦先生就把解决方案发了过来。

我当时懵了。

专家组三个月都攻克不了的难题,秦先生只用五分钟?

说出来谁信呢?

我不信,专家们也不信。

所以专家组就没采用秦先生的方法。

后来秦先生问起这件事,我便欺骗了秦先生,说按照秦先生的办法不能重组古建筑。

然而秦先生误会了。

他以为我们专家组不懂装懂,所以非常负责的做了一段视频……[哭泣]

还说下次不要不懂装懂。

其实我们不是不懂装懂啊,而是秦先生五分钟给出答案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尽管那真是原装的组装方式,可一开始我们真的难以置信。

附上聊天记录和视频。

最后,代表已经变成秦先生粉丝的专家组给秦先生疯狂打call!!”

发完微博。

吴秘书长松了一口气,他亲自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中的误会解释清楚,一切负面影响都该随风消散了。

在这件事上秦淮没有做错什么,更不存在黑点。

能通过图片就能攻克难题,这是本事,也能省下人力物力,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跑一趟呢?

以此来显示匠心精神吗?

匠心并非‘用油纸包好的零件’,也并非‘不断鞠躬’,更不是表面的装腔作势,而是像秦淮一样,能精确高效的解决问题便精确高效的解决问题。

而实在不行,则利用现代科技当做辅助。

秦淮并不故步自封,身上有一种进步的思想,或者说,是几千年前就有的一种优秀品质——包容。

譬如他会坚持使用传统的木匠工具,慢慢的刨制木料,同时,也不忌讳使用电脑软件构建三维模型。

这两者在秦淮身上交汇,仿佛一根纯净试管反应出了迷人的颜色,沉淀出了一种兼具人文与科技的珍贵物质。

这样的秦淮,血液中奔腾着一股朝气蓬勃的华夏传统,守礼内敛又敢于突破,专注严肃又不失开明幽默。

才高气清,莫过于此!

想到这里,吴秘书长打开秦淮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虽然只出了第一集,但毫无疑问是近些年来质量最高的传统技艺纪录片了。

里面全是有趣的干货,而且,很好的刷新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从业者的认知,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遗憾的是,纪录片中只是展示了小部分榫卯,并未详细展示编号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么机制。

看来得亲自询问秦淮才能解决这个困惑了!

吴秘书长如是想到,将桌上的酽茶一饮而尽。

临睡前,他发现微博动态出现了很多转发与评论——

[我就知道秦淮小哥哥能解决!等这一刻好久了!]

[我来复述事情经过:首先,专家们一开始没看懂小哥哥表达的意思,没敢采用小哥哥的方案。

后来,小哥哥专门做了一个视频,专家组才看懂。

换句话说,就是学渣没看懂学神的解题过程,学神只好详细的讲一遍。]

[专家组是学渣,秦淮小哥哥是学神,鉴定完毕。]

[三个月VS五分钟。请问秦淮小哥哥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秦淮小哥哥: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专家都是垃圾。]

吴秘书长悻悻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