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高压压气机(1 / 2)

加入书签

航空集团总部。

刘建昆坐在办公室里,查看着最新收到的申请,脸上露出了好笑的表情,嘟囔道,“赵院士申请成立昆仑发动机二组?但是,昆仑发动机设计已经审核通过、定型,并且制造出了样机。”

“如果只是继续研发完善、修正,不用再成立新的研发组……”

“那么,是想撇开张刚川?”

“单干?”

“独立带个团队、重新设计,制造个全新的发动机?项目有点大啊!”

“但是,赵院士……”

刘建昆仔细思考起来,换做是其他人做申请,他根本就不理会,因为昆仑发动机已经设计定型,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修正发动机设计上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赵奕的团队研发出了先进的镍合金材料,性能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

涡轮叶片材料的性能和涡轮机的效能直接关联,涡轮叶片材料的改进,也意味着涡扇发动机好多的部件,设计、技术、性能都要跟上,才能整体提高涡扇发动机的性能。

这就是个庞大的工程了。

“张刚川的团队,估计光设计就要多花一年时间吧?再通过审核定型、制造出样机,然后装……”

刘建昆想着都不断的摇头。

昆仑发动机设计定型并制造出了样机,但一直以来都是小毛病不断,五年时间都过去了,还没有真正装配在战机上。

昆仑发动机瞄定的是国产J-20战机,结果设计出来只装配了一架J-9战机,因为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暂时无法大规模装配。

如果再对发动机进行大的改动,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再制造出样机、真正到能大规模装配战机的程度,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未来能否实现,也许中途发生什么事情,昆仑发动机就被放弃了。

“成立发动机二组……”

“KK031、KK032、K03B技术,昆仑发动机的底子,再加上新的设计……”

“以赵院士的能力水平,也许过上个三年,就能设计定型,并制造相应的样机了?”

刘建昆对比了下时间和能力水平,觉得成立昆仑发动机二组是可行的,他马上决定召开集团内部会议,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

航空集团的内部会议,可不像是外面的公司,就是几个经理、员工参加,与会的大部分都不是航空集团内部人员,却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这些人包括军方大佬、官员政要,都是和空-军、航空领域有关的人物。

刘建昆是航空集团的总经理,还是好几个国产战机的总设计师,但他依旧无法起到决策权,只是把事情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发表意见,正常来讲,会议争议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是要继续上报,让最顶层的领导进行决策。

张刚川是昆仑发动机组的负责人,肯定是错不开会议的,但他到了会议室才知道,具体讨论的是什么内容,他马上反应过来,“昆仑发动机二组?”

“赵院士是想自己组建个研发组,自己来设计新的发动机?”

虽然赵奕申请的是‘昆仑发动机二组’,但名字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经费,就和昆仑发动机组完全脱离关系,甚至说,关联性都比不上王屋发动机组,王屋发动机是涡轮喷气发动机,就是选取昆仑发动机除风扇部分的技术进行改善,研发团队大部分也都来自昆仑发动机组。

张刚川知道赵奕要做什么,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信,他清楚涡轮发动机有多复杂,昆仑发动机研发了二十年,也只是初步制造出了样机,还一直小毛病不断,中途倒是有值得赞叹的新技术,但和国际水平依旧存在差距。

“难道赵奕是喜欢上了航空发动机?打算一辈子就干这个了?”

“二十年……”

“哪怕缩短只需要十年,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啊!”

张刚川想着马上郁闷了。

不管赵奕是怎么想的,但他都成为了‘被甩开’的一方,之前赵奕是昆仑发动机组的特聘专家,有什么研发成果也和昆仑发动机组有关,比如,燃烧室的分区片设计,就上报到了发动机组。

现在赵奕决定成立昆仑发动机二组,就等于是公开的‘撇开昆仑发动机组’,自己组建个团队独立出去单干,就实在让人感到郁闷了。

作为昆仑发动机组的负责人,张刚川肯定不会同意的,他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涡轮扇叶发动机是大项目,已经有昆仑发动机了。再开设一个研发团队,专门去研究涡轮扇叶发动机,还不如合并在一起做研发。”

这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研发经费来源,涡轮扇叶发动机项目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属于航空集团所有,在开设一个涡轮扇叶发动机项目,依旧属于航空集团左右,一个单独的集团公司,分两组都同样的研发,就有些不能理解了。

张刚川的理由说服力很强,但反对的声音更多,会议在坐可以说都是‘大佬’,可不会照顾张刚川的面子,“比起你们发动机组,我更相信赵院士。”

“看看赵院士,几个月时间就解决了涡轮叶片的材料问题,你们的材料组呢?十几年了,没有进步,还是靠着307的成果。”

“合并一起做研究?你们光是完善都五年了,什么时候可以投入生产?”

“我看赵院士的申请报告了,他申请的是二组,是在你们的基础上做更高端的发动机研发,以他们最新的叶片材料为基础制造涡轮机,等于是全新的研究了。”

“你们瞄定的是J-20,装配J-8都不合格。赵院士瞄定的是独立研发。欧美国家,发动机和战机是分开的,我们的目标也应该是这样,他的研发不是为了某一款战机,是为了制造高端发动机。”

“我听说M国已经在研发第六代发动机,而他们最新战机只用了第四代发动机,靠你们昆仑发动机组,别说是第四代发动机了,在给你们五年时间,能赶上第三代吗?”

好几个大佬一开口就直接喷,说的还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张刚川直接不说话了。

这怎么说?

昆仑发动机确实迟迟不能交付,一大堆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根本无法满足第三代航空发动机需求,装配国产中高端战机不够资格,想要够资格必须要更新换代,但他们针对新的涡轮叶片材料,也只处在论证过程而已,短时间是根本用不到的,首先他们还是要解决昆仑发动机现有的问题,否则技术论证都过不了关,更别说过设计定型这关了。

会议中还是有人支持张刚川的,但支持的人数还是比较少,都是和昆仑发动机组有关的,局外人都对昆仑发动机组没信心,而对赵奕非常期待。

所以就不用继续上报,刘建昆当场就决定,同意赵奕成立‘二组’的申请。

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

比如,拨款经费问题,一个新的发动机研发组运行,肯定会牵扯到海量的经费投入。

这么一大笔经费调动,可不是刘健昆一个人说了算,还必须要做方方面面的工作。

再有就是,对新发动机组的支持,人才支持、对接工厂的问题,还有主要研发场地都是问题。

这还是要看赵奕的想法。

当刘建昆和赵奕进行视频通话,想详细的听一下他的想法时,刘建昆忽然发现自己想的有点多,赵奕甚至都没有做计划,“新的场地?不用啊?我主要还是在燕华大学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