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炎热的布林(1 / 2)

加入书签

李之点头,“此事我单独给他谈!再就是,这一次的生意不收金币,黄金、白银都可以,以货易货也可以。我会请希沙姆先生给你们安排一位精通核算的掌柜,其他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宝石也不是不行,但坚决不要胡椒!”

胡椒在西方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做货币,也就是说,胡椒可以直接当钱用,比如你在饭店吃饭,没有带钱,给老板几颗胡椒,老板绝对不会打你。

这种说法绝非臆造,此类香料作为当时最贵重的商品之一,胡椒的价值一度与黄金相当。

所以食用香料一度成为欧洲人的炫富手段,再没有比胡椒更能证明自己身份与财富的东西了,家里胡椒多的大款阔少,可以随意鄙视那些装作胡椒很多的穷酸货。

那个年代没有冷藏技术和一定的卫生条件,食物很容易变质,香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掩饰变质食物的气味。

胡椒的使用,在起到开胃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掩盖这种味道,让食物变得美味,很快就成为了欧洲的宠儿。

于是就有阿拉伯商人,利用欧洲人不了解胡椒起源的心理,编造奇幻故事,控制着胡椒生意,从而使得胡椒在欧洲成为奢侈品。

况且唐时年代的欧洲瘟疫与黑死病盛行,民不聊生,人们相信黑胡椒有治疗瘟疫、黑死病的神奇功效,这更大大加深欧洲对胡椒的需求。

在法国谚语里,如果形容一个人有钱就是说他是“胡椒袋子”;在英国的谚语里,要形容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是说他“没有胡椒”,这是在欧洲通用的“胡椒鄙视链”,并持续了很多年。

胡椒的历史开始于天竺,在那里的神话传说中,天竺诸神为了赐福人类,让他们拥有健康而舒适的身心,便降下旨意,让胡椒降临并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大唐可不缺这种东西,李之可不会傻不拉几的淘换回来,也就是欧洲蛮夷才会如此见识短缺。

萨达两人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拉赫曼说道:“巴斯蒂昂此前赶往天竺,就是为采购胡椒!李先生,我们在巴尼基亚港启程前,是不是也带些胡椒贩卖至欧洲?”

李之笑道,“我们不会参与此事,破坏行规的事会对最初产品铺设有影响。不过我们可以带上些,用作贿赂那边的官员,岂不是笔很合适的买卖?”

二人面显一丝窘迫,那时候的人多少还单纯些,收买这一词汇出现没多少年。

况且他们还属于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热血人士,一时还真是不太适应如此堂而皇之的弯弯绕绕。

“讲是贿赂更多的是玩笑成分,用大唐礼教也可理解为礼尚往来。并非要你们将那胡椒大把的撒出去,而是只针对于部分官方采购者,当做朋友间的馈赠就是了!”

如此解释,让二人茅塞顿开,此时的他们,看待李之已具有无条件信服的那么点认识。

将他们打发回去,嘱咐尽快抽时间给船员们开几次会议,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向生意人转换的心态问题。

接下来的航程,就在相对单调的日复一日中悄然过去。

盛京航运的此次路线,是至巴尼基亚港口截然而止不假,路途上可是有不少国际港口通过。

这只船队商船从广州起航,向南至珠江口的屯门港,然后过海南岛东北角附近的七洲洋,经越南东南部海面。

再通过新加坡海峡到苏门答腊岛,向东南行驶往爪哇,西出马六甲海峡,再从印度西海洋至波斯湾的奥波拉港和巴斯基亚港。

所以说,希沙姆控制下的巴斯基亚港,仅是踏上阿拉伯帝国的首个港口而已。

这条航线全程长达1.4万公里,是当时全球当之无愧的最长航线,因此行有马赫迪等一众皇族,又是首次跨洋远航,目的性还是很单一的。

不可能像在杭州入海时那样,遇到一个大港口就停下来,那会是首航之后的事情了,除非有物资需要及时补充,不会稍有停留。

就是这样,抵近波斯湾的时候,也是一月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大批出现的巴士拉、斯拉夫、阿曼、印度各城、阁婆格诸岛、占婆以及其他王国来的商船,满载着各自的货物逆流而来。

这些船只在李之的船队经过时,均闪现出艳慕神色,当时的唐船因技术含量高,安全性能好而驰名中外,高者有两三层,并安装深水探测设备,是传闻里才会听到的庞然大物。

盛京一号与二号虽说是西域所赠,因要搭乘皇室成员,为展现国力,当然会竭力打造得恢弘一些,在外形上,已与大唐最大只船舶相去不远。

至于盛京零号,原有的二层甲板,已经被改造成三层,丝毫找不出之前一丝走私船的影子,即使较之前两者的庞大略有不如,实则在功能上却是要远远超出。

不说其他隐蔽改装,仅是帆船性风车的加装,行进速度就快了不止三成,超过日行千里很简单。

若非一路相随,相互照应,否则抵达之日还要早上几天。

一路行来可不是畅通无阻,远航无疑充满了危险,在这个没有指南针的年代,全依赖看经验丰富的船长观测天上的星宿,来确定航向,一旦遇到暴风骤雨,更是险象环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