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强者都到了哪儿(1 / 2)

加入书签

武功高了,别太仗势欺人;武功低了,别急着自寻死路。

大理段家少不了要培养武林高手来保护皇室,中原皇室更少不了,也更低不了。可他大宋赵家子弟若不像大理段家子弟一样在江湖上历练一番,便只有更多地借助外人的武力。那样便绝不能只信任一家两家,最少要有三家相制衡,不然想睡个安稳觉都难。最好不输于‘太相国寺‘,又或者更差劲。那也等于保护无力,晚上照样很难睡得安稳。

猛虎都有打盹的时候。

大宋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也属于一种权术制衡,不然单凭武功早就保不住赵家天下。赵家最怎么重文抑武,主要是针对别人,赵家天子最傻都不会傻得不肯修炼武功,肯定比常人更想要修炼天下第一的武功。中原之主若有心修炼武功,随便找上一门都肯定不会太差。

其中剑法一项,最好都不一定比得上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剑——‘六脉神剑’。

比不了剑,又不好不比剑,只好改用君子之剑,重文抑武。不得已而用之。

不管有没有人练成真正的天下第一剑,对帝王来说,‘六脉神剑’至少算得上一件稀世珍藏。就算自己不练,更不想有别人修炼。万一被别人练成了天下第一剑,既便不是敌人,甚至是朋友,一样地人心难测,一样对自身安全存在有莫大威胁,赌不赌都只有一条命。

要知道权利之争之无情,一旦涉及到帝王霸业。夫妻、父子之间都很容易翻脸无情。

书中南慕容表现很无情,却不够无情,只怪一开始便选择了一条无情无义之不归路。

秦朝心知自己不可能像书中南慕容一样无情,比他还不适合走争霸天下之路。不如走一走笑傲江湖之路。但又不必像普通江湖客一样限死在江湖,那还不如争霸天下好。

权威最大都消灭不了所有习武之人,皇帝要自取灭亡地消灭自家的习武之人,不如转而消灭别家。对天下第一的武功也是如此。既消灭不了,也不必消灭。也就更想控制在自己手里,享受更多更高更强的武功。

大理人口不如大宋人口的一半的一半,却特别重视武功。但非重武抑文,反而使文学的需求更高。武有天下第一剑法,镇压国运。文呢?表面有儒家三圣,却不如一本《寻秦记》。

历史早已证明,秦始皇那焚书坑儒是在自取灭亡。

大宋不敢再焚书坑儒,却也换一个形式对付武学。

文与武。至少得争取一方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宋的江湖中人有很多都心向大理。甚至金盆洗手时都喜欢隐居大理。无量山中便隐居了众多前辈高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剑王前辈。在剑术上,乃江湖公认的五大宗师之一。排名在五大宗师中只比剑圣低,三大宗师都只比他稍低。真正的高下要实打实打了方知。

剑圣越高高在上,越真假难言。

书中不闻其名。书外不见其人。

对绝大多数江湖人士而言,唯剑王可称得上是实质上的天下第一剑客。就算对剑王,秦朝都不好一一上门请教,打扰别人的清静,但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住在无量山下酿一些美酒做饵,也一样很美。怪不得宋人喜欢往大理跑,喜欢来大理安度晚年,只怪大宋打天下时得了中原群雄的帮助,刚得到天下便马上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江湖力量被更加江湖化了不说,更定下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使压制江湖成了一项无限期的持久战。

温水煮青蛙。

一直很奇怪:以中原的地大物博和人杰地灵,只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南北少林两派,先天级强者既然有了那无名扫地僧一个,就不该仅只他一个,不知其他先天强者都到了哪儿。

现在知道,原来大宋那所谓的重文抑武,也欺软怕硬。只那一个不出名的‘供奉堂‘,便很有可能供奉有不止那和尚、尼姑两个先天级强者。

那些先天级强者的个人战斗力未必更强,大隐隐于市的能力却肯定更强。那位酒肉大师自然不用天天躲着,出门都不敢,反正有谁能看出先天强者的底细呢?看出来了又怎样!

大宋赵家缺不了这些先天强者的保护,最怎么压制江湖都不得不有所妥协。明着说很不好听,暗中妥协却无妨。得得失失,失失得得。拿出利益来共享,双方都有得有失。

不然,巫行云敢闯西夏皇宫,更敢宫大宋皇宫。就一片生死符,便能像控制‘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一样,叫中原之主比司空玄更难忍受,不死更得受她控制。

第一女皇?

就算巫行云对那位子真没多大兴趣,不妨控制九五至尊玩上几天几月几年,至少可以使她主修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更名符其实。说不准,她的武功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

次选,做一做假太皇太后,自然用不着失身,保得住清白。貌似不可能,秦朝不由想到另一个更不可能的假太后——《鹿鼎记》中那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