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1 / 2)

加入书签

榆关守卫战过去了两个月,关城上的城楼已经重新建起,其他如箭塔、拍竿、吊索、火油架等大型守战器具也修筑一新。

城楼上高高竖立着两杆月白色红边的大旗,一杆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刘”字旁是两行小字,分别写着“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卢龙节度使”;另一杆写着一个“周”字,两旁的小字为“平州兵马使、榆关守捉使”和“游击将军”。两杆大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肃杀之意。

自从出任右营甲都都头的消息传回本家之后,赵在礼这个庶出子弟也终于引起了家族的重视。老赵家子弟众多,在军中担任都头以上军官的也不算少,但像赵在礼这样通过自身努力,不声不响做到都头级别军官的却并不多,更何况,赵在礼的发展趋势看上去绝不会止步于此,至少在目前,他便以都头、任勇校尉的职衔统领平州军部署在榆关的三个都,就职权来说,他已经算得上一个指挥使了!

老赵家一旦注意到了这位庶出子弟,便开始对他寄予了厚望,并立刻给予大力支持。除了战马、甲胄、兵刃和钱饷方面的支持外,还派出几名家丁前来听用,于是赵在礼立即着手修缮战具、训练兵卒,整治战备。他家学渊源,又有家中所派熟悉军事的家丁协助和指点,这些事情对他来说,上手极快,整个榆关的守备在两个月内便换了个面貌。

此刻的赵在礼可谓春风得意,但春风得意的赵在礼从张龙手中接过自家刚到的委任告身时,和张龙一样,感到了一丝惶恐和惭愧。委任告身中,任命赵在礼检校平州军右营指挥使,秩别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任何军队里,要想真正在军营中立身,除了各方面因素外,首重的必然是军功!所谓无功不受禄,除了那些不知廉耻、以溜须拍马为晋身之资的小人之外,凡是有良知的军人,当所受之赏远大于所立之功时,都会感到惶恐和惭愧。赵在礼出身军将世家,对此有一份更清醒的认知。

赵在礼这一段时期领军驻守榆关,在训练新兵和修缮战具中耗费了无数心血。他付出的努力越多,就越明白当初李诚中在这座残破关城上抵御契丹人到底有多难,尤其是他打听到白狼山军寨的情况还不如当初那座榆关之时,对于李诚中在白狼山所取得的胜利更感到了由衷的钦佩。

自己被任命为检校右营指挥使,秩别也提为御侮校尉,那么李诚中......

看罢委任告身之后,他第一个反应不是惊喜和兴奋,而是带着一丝不安的向张龙道:“泉河兄,不知李诚中......”

张龙笑了,他取出另一份告身向赵在礼一晃:“干臣老弟放心,兵马使对此是有数的,这告身你就安心接着吧。恭喜老弟,从此榆关之上可以增加一杆将旗了。”当官阶升到指挥使之后,便跨入了中级军官的行列,这是一个军官阶别的分水岭,已经有资格打出旗号了。赵在礼的将旗应该这么书写“平州军检校右营指挥使、御侮校尉赵”。

听张龙这么一说,赵在礼松了口气,心里的那股子欢喜劲也终于升了上来。他连忙安排下去,命令手下军兵将粮仓中的军粮取出一千石,装上张龙带来的大车。等张龙将一切物资准备就绪,赵在礼带着九十名兵卒来到他的面前。

“干臣老弟,这是何意?”张龙不明白。

赵在礼拉过为首的那名军官,向张龙介绍:“这是元家三郎,泉河兄当是见过的。三郎与某乃是发小,此前曾在义儿军中任伙长之职,听说某到了平州,便央请自义儿军中调了过来。此番泉河兄领军押运军辎,某意遣三郎领兵随行,一来壮泉河兄军色,二来......这帮子新兵都没经历过战事,某意请泉河兄代为关照,也让他们历练历练。泉河兄放心,这些兵都是某精挑细选的精锐,断不会给泉河兄添乱。某当日听李诚中说过,泉河兄的车阵中不曾安排有刀盾近战之士,这些兵也可填补一二......”

这个年轻人张龙是见过的,不仅见过,张龙还亲手办理了他的安置事宜。元家三郎名行钦,表字绍荣,是幽州城中元家的直系子弟,如今年方一十七岁。虽说元行钦年岁不大,却经历过河间城下与成德军的大战,斩首两级。

从卢龙军精锐的义儿军自请调往苦寒的边关平州,张龙当时还十分奇怪,过问了元行钦的请调原因,据元行钦亲口所言,乃是为了和好友赵在礼为伴。对于这种经历过战事征伐并立过军功的军官,张龙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当时请示过周知裕后,便直接委任了队官职务,并按照本人意愿,派遣到了榆关,接受赵在礼指挥。

听赵在礼这么一说,张龙想了想,便点头答允了。如今平州军中,除了李诚中所部经历过战事洗礼外,所有都队全是新兵,能够多感受一下沙场氛围,对于平州军的成长和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张龙率领的押运车队由中营三百名枪兵和各营拣选的弓手两百人组成,此外还有两百民夫,有了这九十名刀盾手,既对防御契丹人骑兵的漫射有所帮助外,在近身搏战时还将是一支有效的力量。只是他们没有练习过车阵战法,张龙便在榆关下重新排演了几次,让元行钦指挥这些刀盾手参与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