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1 / 2)
现在已经到了秋天,在营州这个北方关外之地,早间和夜晚都开始感受到了凉意。原本耗费大量精力配发给士兵们的军服属于单层的夏季常服,再过一个多月就会显得单薄了。这个时代的藩镇军队,从来没有什么夏季和冬季军服的概念,从来就是一件而已,只不过条件好的一年可以换上一身,条件不好的,也许两年、三年都是那么一件。当年黄贼起兵的时候,连军服都没有,身着杂七杂八各种色泽和样式的布条,满眼望过去,除了手中持有兵刃外,与流民没有什么区别。
就算是天下间装备最好的宣武军和河东军,到了冬天的时候,也没有可以御寒的统一军服,通常的解决方法是用各种布片在身上缠绕包裹,也因此而显得更加凌乱不堪。只不过河东军和宣武军的甲胄配备比较多,所以从大模样看,倒还显得有些严整气象。
相反,在北方苦寒之地,因为大量牛羊的存在,冬天反而是北方胡人活跃之时,他们有充裕的条件将自己包裹在皮毛之中——就连脚上穿的都是皮制的长靴,然后骑上战马呼啸南下,抢掠一切看得见的东西。
得益于占据了关外营州的大片草场,李诚中手中又有数以万计的牛羊,与这个时代的中原藩镇相比,他拥有更好的条件,可以为手中的士兵改善保暖条件,制作专门的冬季常服。
经过营州军后勤处和长史府农业科、工业科及商贸科的联合磋商,按照李诚中“利于保暖、利于生产、利于穿戴、利于作战”的“四利”原则,营州军士兵冬季常服的样品被紧急制造出来,并呈送到了他的桌案前。
这是一套不同于汉人衣冠的军服,甚至不同于这个时代所有的衣冠,这套衣服分为了上衣和长裤两个部分,上衣类似于带袖的胡人马褂,只到腰胯,长裤则将两腿分开,减去了外面臃肿的衬裙和兜裆,袖口和脚踝处都作了收紧处理。腰围处设计了皮带,用以提住长裤不至于脱落,同时兼具悬挂兵刃和配饰的功效。脚上是一双高至脚踝的皮靴,靴帮上穿了许多小孔,以皮绳穿入小孔,可以将靴子牢牢绑在脚上,顶替了扎绑腿的手续。
军服的布料以双层麻布为主,内衬一层带毛的羊皮。羊皮是经过修整的,上面附着的羊毛也专门裁剪过一道,穿上去十分舒适。这已经是李诚中穿越之后即将迎来的第二个冬天,他也早就不会再犯当年那种到处寻找棉花的错误。这个时代中国大地上还没有棉花,就连汉字中也没有“棉”这个字,这时候人们所说的,是“绵”,即丝绵的绵,这种东西很贵,不可能全军士兵人人装备。
这样的军服在大伙儿的眼里都比较怪异,但李诚中却看得舒心不已。不过虽然所有人都觉得很怪,却不得不承认,军服确实符合“四利”原则。上下分开的款式十分便于骑马,同时利于生产和更换,上衣穿坏了就换上衣,长裤穿坏了就换长裤,至少在缝补一项上,就能节省出很多。因为收束手脚袖口及两腿分立的缘故,行动的时候非常便利,尤其是作战的时候,让人厮杀起来要敏捷得多。
双层麻布和内衬羊皮的处理则可以在保证取暖的情况下,让士兵们相当于多了一层薄薄的皮甲,别看这么一层皮甲,有时候真能起到救命的作用。这样的军服穿戴在身上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同时也非常适合披甲,头上在佩戴一顶设计有双耳的毡帽,基本上可以做到将全身包裹住,不受风寒之苦。当然,皮手套也是必须品,否则士兵无法握枪开弓。
李诚中对此很满意,然后详细询问了这套军服的生产能力。
按照后勤处提出的要求,整套军服包括上衣、长裤、毡帽、皮靴、腰带及手套,队正以上军官另配一件披风斗篷。要满足营州军全军将士的话,连带总部三司所有军官及军职人员,需要三千六百五十套,同时还需追加一千套以作备用,总计应为四千六百五十套,另加披风一百二十件。
李诚中则将这个数字凑了个正,提出定制五千套的目标。
农业科副科长许成安道:“根据工业科提出来的具体需求,每套军服需麻七两、羊皮三张。目前营州丝麻耕作不到千亩,满足不了如此大量的需求,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劝农耕种,下一步开拓的丝麻耕地主要集中在小凌河流域,预计开垦一万亩。但远水难解近渴,还是需要商贸科向关内求购才好。至于羊皮倒还好说,目前收归长史府所有、由牧民代牧的羊只计两万七千余,同时整个营州还有大量羊只存于百姓之中,眼看就要开始过冬,也到了杀羊的季节,筹办一万五千张羊皮没有任何问题。就算是生牛皮,农业科也可以在十日内筹措千张。”
工业科副科长魏思明道:“只需原料充足,其实这样的军服工序并不复杂,主要耗时在于麻布和羊皮的裁剪和缝合,我们做过测算,上衣和长裤的缝制各需一人两天,当然,这是制作样品时的工时。按照柳城现有的四座布坊来算,在进行流水线生产的情况,预计一天可产上衣和长裤各五十至七十件,这已经是最大的能力了,没法再快了。同时,我们打算将毡帽、皮带、皮靴和手套交由三家皮货作坊来制作,这三家皮货作坊正在生产后勤处下订的皮甲,如果后勤处同意,我们建议暂停生产皮甲,全力赶制这些冬服所需的鞋帽等,两个月内可以满足各五千套所需。”
李诚中皱了皱眉,道:“皮甲的制作到了什么地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