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旗落下(1 / 2)
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反对日本侵略的战斗,从一开始的星星之火到后来发展成了燎原之势,至此,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再也没有当初的张狂,剩下的唯有困兽之斗。如此一来,在东南亚地区暂时升起的太阳旗,也像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样,注定会有落下的一天。
1945年8月14日,天气又闷又热,加剧了人们的焦灼与不安,举棋不定的众人将目光齐齐地汇聚到那个身着戎装的人身上,等待他作出最后的决定。终于,那人开口了,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充满自信的获胜之言听了不少,但实际却和计划相去甚远。就目前国内外的形势来看,胜利已然无望,朕不忍目睹无辜的国民深陷于苦难之中,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毁灭,因此,目前唯一可行之法唯有媾和。”
那个自称“朕”的人,便是日本的裕仁天皇,他不愿承认却不得不面对已经走投无路的日本战局,这对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打击。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媾和”是最理智、也是唯一的选择。
自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发现自己正逐渐由主动变被动,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情形。到1944年上半年,由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已经先后夺取了由日本委任统治的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三群岛,日军损失惨重。同年10月,在莱特湾海战中,日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海空力量;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3月占领马尼拉;3月到6月,美军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
此时,日本已经到了绝境的边缘,这年5月,原本与它站在同一阵线的德国举白旗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并声明“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日本对盟军的警告根本不加理会,甚至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还进行了战争动员,叫嚷着要发动保卫本土的最后计划——“决号行动”。
为了此次行动,日本军部集中了1万多架匆忙改装的飞机,并强制通过国民总动员法,规定15至60岁的男人和17至45岁的女人,都得参加义勇兵。显然,日本军部已经到了“荒不择路”的地步,不惜与盟军来个鱼死网破。
但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经试验成功,而且正在讨论将其用于对付日本的问题。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说:“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快让日本投降,结束战争。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新式的武器(原子弹),且其威力无穷,为什么不使用它呢?”史汀生的这一主张不仅得到了马歇尔将军的支持,最后还获得了总统杜鲁门的许可。
一场远远超乎想象的灾难开始一步步逼近日本。为了保证准确地把原子弹投放到目的地,美国做着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在等待合适的天气。8月5日,气象台预报说,日本连续几天的恶劣气候即将结束,6日天气晴朗,于是,8月6日凌晨2点45分,载着“小男孩”原子弹的飞机直奔本州岛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