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酝酿(七)(1 / 2)

加入书签

第156章 酝酿(七)

环州出品,必属精品。

盐井边坚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八个漂亮的小楷,点饰以一枝梅花,这是由清娘和小白共同完成的;

牌子太大,清娘是放在地上书写的,当时小白在旁边嬉戏,爪子上不小心沾上了油漆,踩在牌子上便形成了一朵朵梅花,清娘嘻嘻一笑,巧妙地加上了树枝,倒成了八个大字最美的装饰。

考虑到环州没有江南那样便利的水运渠道,运输成本较高,杨逸决定走精品路线,目前百姓食用的大部分是粗盐,杂质非常多;

精盐的数量很少,价格是粗盐的好几倍,通常只有富贵人家才食用得起。

而所谓的精盐,事实上也没有经过加工,而是内地盐井出产天然的、纯度相对高的细盐,这种细盐比海盐好许多,当然这要根据各个盐井的品质而定。

精盐的加工工艺很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就有人懂,至少大宋目前就没听说过人力加工精盐的。

杨逸现在就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半个月后,听说阿甘山盐井开始产盐了,而且还都是极品的精盐,苏东坡和梅正清他们耐不住好奇,一同到阿甘山来参观。

走到谷口处,只见两条木轨仿佛矮桥一般,一直架设到路边,轨道上行走着四个轮子的“箱车”,车里满满装着一袋袋食盐;

车子滑到轨道尽头时,一个汉子轻松抽起车子前面的挡板,将车子一倾,一袋袋食盐便落到下面的马车中,连装车的劳力都省了,车夫欢快的一甩鞭子,马车便奔着环州城而去……

梅正清等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苏东坡轻抚长须,嗯,是有些机巧,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别人用心也用做是出来。

苏东坡五十多岁,身体还不错,可进山时还是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杨任之怎么搞的?在谷中开盐井,竟然连路都不修一条,这乱石丛生,空手行走都困难,这这这…..成何体统?

带路的小吏王二见苏东坡几人高一脚低一脚,走得满头是汗,于是讨好地笑道:“几位大人,这条山路要修好,花费巨大,杨知州便懒得去修了,反正运盐也不用肩挑手抬,各位大人若是嫌这乱石丛难走,不妨坐咱们的轨道车进去好了。”

“不不不!本官还是慢慢走好了。”梅正清一看那轨道车,四个轮子在两根小小的木轨上行走,万一滑出来岂不车倾人伤?

“各位大人,其实咱们的车轮比较特别,轮子外则的一圈较大,压在木轨上时轮子外则能夹住木轨,保证了轨道车不会则滑,杨知府和夫人他们进出山谷,一向都是坐这轨道车呢?”瞧梅正清他们紧张的样子,王二不禁暗暗偷笑,接着解释道,“就连小白也是!”

王二最后又加了一句,曹太平不禁奇怪地问道:“小白是谁?杨知州家里只有一个侍女,不是叫茗儿吗?”

“小白不是人,是杨家养的一头狼,哈哈哈……”苏东坡与杨逸一路同来环州,这个他自然知道,想起平时清娘与小白嬉闹的乖巧模样,苏东坡不禁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尽管王二百般解释,苏东坡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走路进谷,尽管苏东坡能乘风归去,但乘这轨道车……呃,多俗啊!不坐!

几人好不容易爬过乱石丛,来到一个斜坡上,便见到两个汉子正在摇动绞盘,随着绞盘转动,绳索慢慢收回,盐井那边装着食盐的轨道车便被慢慢的拉上坡来。

那一车子食盐,两个壮汉摇起绞盘来,样子却不算吃力,苏东坡好奇心大起,它仔细观察了一下绞盘,却发现这个绞盘比普通的绞盘多了一根轴,两根轴上各装有一个带齿的轮子,齿轮一大一小,壮汉摇动那根带小齿轮的轴,带大齿轮的轴也就根着转动。

王二见梅正清等人目光带着询问之意,连忙解释道:“这双轴带齿轮的绞盘是夫人让我们制作的,夫人说了,这小齿轮转几圈,大齿轮才转一圈,同样大的拉力,被小齿轮分散到好几圈上,这样人工摇动时,一次性耗费的力气就会小得多,只虽多转几圈就行……呃,小人这么解释,各位大人明白了吗?”

“咳!雕虫小技耳,我等岂会不明白!”

王二满心狐疑,他本是匠人出身,杨夫人解释了半天,他还是一知半解的,这几位听一回便了然于胸?

王二也不点破,又暗笑了几声带着几个继续往里跋涉。

终于走到盐井边了,不容易啊,人家那轨道车都往返好几回了!

里面的设施更是看得苏东坡等人眼花缭乱,盐井边有许多木架子,架子上有吊臂,吊臂上还有许多轮子,绳子在这些轮子上绕来绕去,一个汉子轻松拉动绳子,井下装着上百斤盐的木箱便被吊了上来。这箱里的盐并不是直接装上轨道车运出去,而是通过另一条轨道滑向小溪边。

溪上有水车,水车将水注入第一个水池,然后再经过管道流进第二个水池,第二个水池注水到一半时,便关闭两个水池间的管道。

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