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这是对科学最大的误解(2 / 2)
前者类似于密钥接力,让密钥在可以信任的工作站之间传递。相对后者而言,技术难度稍微低一点,但问题就在于一旦中继站被敌对势力控制,就存在窃听的可能。
换句话说,采用这条技术路线的话,无条件安全就是建立在“工作站可信”的前提上的。
而后者,则是基于量子纠缠分发技术,在相邻站点之间建立共享纠缠对,以量子存储技术将纠缠对储存,并应用纠缠转换操作在邻近站点之间实现共享纠缠。
在安全性上,后者自然是无与伦比,但代价就是技术难度相当大,大到了没朋友的那种,07年前后学术界一度放弃。
客观的来讲,如果只是国土内的通讯的话,比如作为军工专线,采用可信中继便完全足够。就像“京沪干线”和墨子号那样,在人民军队的保护下,不可能存在说工作站被“占领”的状况。
然而当通讯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境外站点的安全性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可信保证,可信中继的安全性就有待商榷了。
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互联网这个大集体,李局长期望的显然也不是那种只能关上门自己玩的技术。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掉量子中继器的瓶颈了。
来到了金陵高等研究院,陆舟和陈玉珊打了个电话,将下午的会议委托给了她去处理,并且编辑了一封邮件,将会议大纲发到了她的邮箱中。
会议主要讨论的便是月面质量加速器项目的工作安排,在他已经事先将工作安排好了的情况下,不一定非得他亲自出面才行。
相比之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来到了地下研究所,陆舟走到了前段时间研究碳基量子处理器芯片的那间实验室里,看着封装在透明容器内的碳基集成电路板,自言自语地说道。
“本来打算搞定了地月掌控项目再来研究这个课题的。”
“也罢,总之先试试再说吧。”
说着,陆舟示意小艾抽空了透明容器内的惰性气体,并解除了密码锁,戴上特殊的手套将那个保存完好的碳基集成电路板从里面取了出来。
量子中继器的难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纠缠交换,纠缠纯化,以及量子存储。
前两个都还好说,至于最后一个,基本上和量子计算机是处在同一个维度的难题。
不过有意思的是,量子存储器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合的地方。区别仅仅是在于,量子存储器对于长距离的量子通讯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量子计算机而言却并非是刚需。
有的话,可以造更先进的量子计算机,没有的话,也有不那么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可以选择……也就是他自己DIY出来的那个。
事实上,陆舟之所以暂时没有研究量子存储器这一块的技术,八成以上的原因也正是出于这一层因素的考虑。
在他原本的想法中,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资本自然而然会推动量子存储器技术向前迈进,以寻求建造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的量子计算机。
到时候根本不用他花太大的力气,也根本不需要浪费宝贵的积分,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他期望中的量子存储器技术。
“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系统与不在存储器中的任何远程系统之间的量子纠缠必须在整个存储时间内保持……”
“如果这种纠缠在任何时候被破坏,比如因为观测而发生坍塌,那么该设备便无法再起到量子存储器的作用,而是蜕变成‘纠缠中断信道’,只能传输经典信息。”
“有点难搞啊……”
端详着躺在实验设备上的那块集成电路板,陆舟沉思了很久。
一直到分针走过了一大格,他才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开口说道。
“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课题。”
“不过……”
“我好像不是一般人。”
小艾:【(??????)】
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坐在实验桌前的陆舟,忽然拿起了圆珠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三维量子记忆体】
看着纸上这七个工整的大字,陆舟满意地点了点头。
“暂时先叫这个名字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