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第458章 、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四十九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下)

崇祯六年七月十七日,锦州

在一场既短促也不甚激烈的战斗之后,这座大明辽西防线的核心要塞城市,便再一次更换了主人。

——跟辽地的其余城市一样,在清兵大举入关之后,锦州城的防御力量也变得十分空虚。毕竟这座城市正卡在女真八旗的辽东故地和新征服的中原疆土之间,乃是从北京到盛京的必经之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皇太极也不会允许以祖家和吴家为首的辽西关宁军,在归顺大清之后继续控制这条咽喉要道。

否则的话,只要关宁军一旦竖起旗子作乱,那么关内战场上的八旗兵就会无路可归了。

如果女真八旗能够挤得出多余的兵力,相信一定会在锦州部署一个重兵集团,以防万一。

无奈皇太极手下最可靠的八旗精兵,总共也就是那么五六万人,全部投入中原战场都还嫌少,哪里还能浪费在没有战事的锦州一带?于是,捉襟见肘的清廷,只能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命令关宁军悉数入关,不得在锦州留驻兵力,以防其在某一天突然举兵盘踞辽西走廊作乱,截断女真八旗的后路。

而关宁军诸将对此也是欣然应允,在中原攻略取得巨大进展之后,就陆续把原本跟得紧的将官士卒都带去了南方。毕竟眼下北地苦寒,灾荒不断,百姓的生计异常艰难,对于他们而言,南方中原的花花世界显然更有吸引力。再接下来,随着关宁军在中原逐渐站稳脚跟,为了缓和清廷的猜忌,辽西将门也有意识地陆续把锦州、宁远一带的田庄脱手转售,然后将他们的族人迁入中原,协助他们巩固新的领地。

——在这个讲究宗族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上位者都在潜意识里认为,还是自家亲戚用起来比较放心。

今年二十一岁的前大明游击将军,大清周王世子吴三桂,就是来锦州组织远房族人内迁之时被俘的。

由于一些组织和协调上的问题,直到盛京的战斗已经爆发了接近半天之后,盟军才发动了对锦州的攻略,但由于路程的缘故,锦州的官府并没有收到任何预警信息——武侠小说里的飞鸽传书,毕竟只是传说而已,现实中没有哪个王朝敢大规模使用这么“先进”的通讯手段。至于烽火台么……直到一年之前,盛京和锦州还分属两国,之后又一齐成了大清帝国远离战火的后方,怎么可能还会保持这样高的侦察力度?

当成百上千的福宁军士兵,通过【随意门】直接出现在锦州城内的时候,这座曾经的大明边防重镇几乎没有任何军队可以进行抵抗,比盛京和辽阳还要更加空虚得多——为了表示对清廷的诚意,还有对锦州老窝真的是毫无留恋,关宁军从辽西撤退得异常彻底,所谓的“关宁铁骑”此时连一兵一卒都没留下。而清廷也只在城里驻扎了二十多个满人大爷,同样是以老弱病残为主,真正能打的壮丁都到中原发财去了。

结果,在轻易干掉了少数几个没长眼睛的衙门差役,还有若干名狗仗人势的包衣奴才之后,金求德参谋长亲自率领的五千福宁军,就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全城,整个过程只杀了不到二十个人。唯有在锦州城的驿站,福宁军的小股突袭部队,才遭到了警觉性很高的吴三桂小将军及其贴身卫队的激烈抵抗。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当为首的吴三桂被人用渔网缠住按倒之后,剩下的吴家亲兵也只好丢下兵器投降了。

事实上,一直到被人打翻在地、沦为俘虏的时候,吴三桂都还没弄清楚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由于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福宁军官兵尚未换装,依旧穿着明朝官军的袍服,而倒戈的关宁军同样也还没换成八旗兵的号衣,于是就让吴三桂等人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以为这是一场明末常见的兵变或叛乱。

直到金求德、贺定远等几位曾经出身辽东的福宁军将领,洋洋得意地前来查看俘虏的时候,吴三桂才愕然得知了这场袭击的真相,顿时仿佛感觉头脑“嗡”地炸开,所有的常识和观念都在一瞬间崩坏了。

※※※※※※※※※※※※※※※※※※※※※※※※※

锦州总兵衙门的后院库房里,依然有些鼻青脸肿的吴三桂,正目光呆滞地阅读着一份油墨未干的檄文:

“……奉华盟总部及华盟东亚共和国令,我华盟东亚战区即日发兵进剿女真鞑匪。此番我军云集天下四海之劲旅,为解救苍生于苦海而来,黎民百姓俱应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勿要行螳臂当车之举。女真匪类死期将至,自虏首黄台吉以降,唯有束手归顺一途耳。否则大兵一至,万事难料。言之切切,还望珍视。

华盟东亚战区司令部总司令黄石”

看着这篇霸气飞扬,视女真铁骑如无物的檄文,青年吴三桂的脑海中一时间思绪万千。

假如是别的武将写出这等狂言,他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那八旗勇士岂是这般容易对付的?

但如果换成是黄石的话……吴三桂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还真的有资格把辽东建奴当成牛羊来宰割!

记得在天启年间的辽东战事之中,从皇太极到莽古尔泰,全都是黄石的手下败将,从旅顺之战到觉华岛大捷,在关宁军面前凶若猛虎的八旗辫子兵,却被黄石一遍又一遍地以各种姿势暴揍和吊打。无论是野战、伏击,还是城池攻防,八旗兵在黄石的军旗面前除了失败还是失败。甚至就连皇太极与袁崇焕联手策划的离间计,都被黄石一手化解,为此,老野猪皮努尔哈赤还把性命都丢在了黄石的手上!

在吴三桂年纪还小的时候,同样也是听着黄石的传奇战史长大的。而在前年大凌河之战爆发的那会儿,他父亲吴襄也曾经在私下里叹息,认为如果黄石还在辽东的话,就绝不至于让建奴如此猖狂!

想不到尽管如今的黄石已经不再是大明栋梁,却依然率领大军回到辽东这块起家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