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1 / 2)
钱多多的研究生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这是种全新感受。
他在全校新生面前夸下的海口,逼到自己得勤奋。
除了搬书的那天,其他时候都是开着黑仔去学校,现在基本上只会简单的看看学创中心的工作安排,各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然后大量时间得坐在相关专业的课堂上,参与排得满满当当的规划专业、经济专业和行政课程,要不就是在图书馆或者回家研读。
钱多多肯定没有杨智那么享受。
因为那边好歹是从各种设计实操到动手能力的纷繁多样,钱多多这纯粹就是看书,非常枯燥的一本本啃大部头,而且还必须融汇贯通的去理解做笔记清脉络,怎么跟自己研究的方向串联起来。
说简单点,他这已经是用博士生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相比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就是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越过了普通大学生只是掌握高等教育学习方法的阶段,而博士生则要有完全的科研能力,能够从研究方向到论证过程,再到论文撰写和整个理论系统的形成。
有种说法是国内的高等教育比欧美发达国家不如的地方正是这里,基础的四年其实和美国的前两年大学差不多,反而时间过多被荒废,同时也是为之前的应试教育来补救培养兴趣。
等到研究生才基本相当于美国后两年,人家大学本科就有科研能力,更强的小组合作协同能力其实就是徐沐荣的源泉计划在培养的重点,国内大多是硕士才具备,最后博士基本就是人家的硕士或者博士不到一点。
钱多多曾经在学创中心的时候,就呼吁大家要有点兴趣,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算是无意中暗合了本科教育的缺陷。
而这次在迎新大会上,关于压缩本科学习强度的态度,也是在逼着尽可能赶上发达国家教学的进度。
所以到了他自己这研究生环节。
万校长肯定是在逼着他也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啊。
让提前本科毕业的二十二岁年轻人,正在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尽可能切合国内实际情况,论证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课题,这就是博士生该做的事情。
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考博搞个学位证书,那自然是竭尽所能的应付考试跟答辩,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达到什么目标的人,才会全神贯注的投入这种研究状态。
像个博士生那样全面的研究养老、老龄化、福祉学科的课题。
这是真的要出成果的那种研究,而不是糊弄应付谁。
钱多多未来的发展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起来那些沉迷于网络小说升级打怪的人,真该好好了解下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摆着这样的升级天梯。
怎么就从来没想过去攀爬,只敷衍了事的爬了爬就告诉自己不行了。
反正钱多多自己都没想到,有天会被半逼着重新开始认真读书。
哪怕他自己有内在动力,这种纯粹的复杂社会学科读起来还是相当枯燥的,况且还要真正的恶补英语,硕博专业要求必须有外语论文发表能力。
他要恶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但习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钱多多,反复形成规律化以后,慢慢沉浸到这种习惯中,也就开始享受这种研学的过程了。
他并不需要面对什么样的考核,甚至几位不同专业教授都只是交叉性的提供些导师意见,所以死记硬背的内容非常少,钱多多大量浏览的粗放式阅读,了解很多以前自己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学科常识,只有遇见真正有感触有用的,才收集到自己的积累中来。
但整个架构搭建起步的基础还是建筑设计,实际上从几十年前起,国内建筑设计规范里面就有关于老年人建筑规范的条款,详尽到走道两侧墙面必须要有指定宽度的凸出扶手,如果没有这种钻研,钱多多最多只是当成考试需要的考点就翻过去了,现在却有恍然大悟的原来如此。
同样的道理,扩展到法律、医务、社会分工等等,都要寻找单列跟老龄化社会有关的部分,然后又糅合到一起。
总之只有做起研究来,才知道知识是个多么浩瀚的世界,人的大脑又是个多么神奇的器官,也许还没个西瓜瓤多,却能思考衍伸出这么渊博的学识来。
当然,这种神奇的大脑肯定不针对孟晓渝。
她已经展开了玩直播之外的新路子。
首先当然就是在她的直播里面开始做软广告。
汤云裳说是把孟晓渝签到娱乐媒体公司,实际上就那位小胡来梳理代理工作,孟桃夭把自己从后台接收到的各种商务合作信息交过去,然后由小胡筛选下沟通联系,确认资金费用可靠也不违规,就接下来尝试。
第一次接的是火锅,江州对外推广的特色之一,有家做加盟连锁的火锅店,邀请孟晓渝过去直播她吃火锅的场面。
小胡还有从媒体公司凑的两个摄像化妆之类其实主要是陪同撑场面,帮孟晓渝举着带防抖稳定器的手持云台直播镜头。
去之前孟桃夭还很担心,特别从自己公司那边也带着两三个人在旁边吃,算是从头到尾看着她妈出外景。
谁知道孟晓渝全程高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