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德国的早餐(1 / 2)

加入书签

“开玩笑,国务院办公厅一个扫地的,都可以对我们‘发号施令’,何况杨明亮还是一个处长。没办法啊,人家衙门大,见官大一级,我们得罪不起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喻颜笑着说。

酒足饭饱之后,喻颜送我们回到了酒店。

我给我的大学同学、在国务院办公厅当处长的杨明亮发了微信,把受到大使馆的热情款待和大使、经济商务参赞、喻颜的热情接待说了一下。

喻颜说要接我们到她家里吃饭,我问杨明亮,能不能到她家里吃饭?如果去吃饭,需要带什么礼物?杨明亮说可以去她家里吃饭,不用带什么礼物。

我觉得,经济商务参赞讲的东西很实在,很有用,就把参赞跟我们讲的话,根据记忆做了笔记,以便将来能随时重温、学习,少走弯路。

躺在床上,开始想明天怎么跟克思曼先生谈,想来想去,困顿来袭,很快进入了梦乡。

早上七点钟,微信抖动,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群发了微信,让我们起床。

盥洗完毕,我们到餐厅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的开始,德国人对此毫不含糊,因而德国的早餐,甚至比午餐和晚餐还要来得要丰盛。

德国人对早餐的重视也可以从一句德国谚语中看出:“国王的早餐,绅士的中餐,乞丐的晚餐。”与我们熟悉的“早饭吃的好,中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我们的早晨很丰盛。主食有面包、肉类、蔬菜还有新鲜的水果、饮料等。品种丰富,注重营养搭配。面包的种类都分得很细,有燕麦的、白面的、杂粮的,可以自己搭配杂粮、牛油、奶酪等。

就是没有我们中国的面条、馒头、包子、饺子、混沌、油条、油饼、面窝、米粉、蛋炒饭等。

当然,也没有北京的炒肝儿、天津的煎饼果子、东北的疙瘩汤、山东的焖子、河南的胡辣汤、湖北的武汉热干面、江苏的灌汤包、上海的上海大馄饨、台湾的蚵仔面线、福建的沙茶面、浙江的生煎包、广东的肠粉、广西的桂林米粉、云南的米线、重庆的酸辣粉、四川的抄手、新疆的烤馕、甘肃的兰州牛肉面、陕西的肉夹馍等。

而在德国家庭的早餐桌上,常常有采用藤子或是竹篾编织的小筐,里面放着各种不同的面包。常见的类型有乡村式面包、烤面包和小圆面包等,南部德国还流行面包圈。其中小圆面包据说就有150多种,并且特别讲究吃新鲜的。

为此,德国的面包匠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辛勤劳动。家庭主妇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也常常就是出门去买面包。新出炉的小面包热烘烘的,外脆内稣,十分抢手,以致走俏的商品,在德文里,常常被形容成“如热烘烘的小面包一样”。

近些年来,在德国一些家庭中流行使用一种烤面包机,头天晚上把面粉和相应的配料及水放入面包机,面包就会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搅拌、发酵和烘烤等工序,可准时在第二天早晨供热烘烘地食用。既节约了不少时间,又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一些去德国旅游的中国人,常常害怕吃黑面包。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听说黑面包健康,尽管口味不适,仍然硬着头皮大吃特吃。其实,黑面包也要分真正古铜色的黑小麦全麸面包,和含有不同比例的黑小麦面深色面包。

前者确实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纤维素,属于健康食品上品;后者则与一般白面包在营养上不相上下,仅仅是因为口味不同而得到一些德国人的喜爱。

在德国吃早餐,离不开面包。吃面包当然离不开黄油、果酱,以及加在面包上的奶酪和香肠。早餐桌上常常备有三、四种切成薄片的香肠或熏肉,主要是以猪肉、牛肉或火鸡肉为原料,偶然也有德国人喜欢马肉或是野猪肉的风味香肠。

德国盛产草莓等一类浆果,不仅商店内各种果酱玲琅满目,而且许多家庭主妇都以自已能制作果酱为荣。常见的果酱主要是草莓酱、覆盆子酱、英式橘皮酱、李子酱、杏子酱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油在德国都比较贵,生活水平一般的家庭,都采用人造黄油做为经济型代用品。随着食品化工工业的长足进步,人造黄油不仅口味越来越好,而且还被认为对降低胆固醇有好处,受到一些注重饮食健康人士的青睐,而价格也上升到几乎与黄油相差无几的程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