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罗宇的家庭(1 / 2)
沈一一没有猜错。罗宇同学的身份确实是大有来历。他爸爸就是沈飞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可他外公萧屹瞻可是中国航空界的一位名宿。
老爷子当年是留苏的,回国后就进入了沈飞从事技术工作,后来在几个重点型号的研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当然,那场动荡的十年浩劫中,他作为老知识分子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冲击。可是工人师傅毕竟是实在人。这份实在在对于凭真本实领赢得了自己尊重的人而言更是真诚相待。就在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要对萧老戴帽游街和坐土飞机批斗的时候,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老师傅们发话了。这些七八级技工当场撂下话来,萧工以后就在他们车间打扫卫生,接受改造。谁要是再把萧工给揪出去,不让他为人民将功赎罪,谁就是破坏革命的大好形势,是举着红旗反红旗的修正主义。
看着在群众中深有威望的老师傅们态度坚决,那些年轻的造反派们没办法了,只好换了目标继续革命。而萧屹瞻则被一帮老工人们给保卫了起来。在那个生产建设受到重大破坏的岁月里,比其他高级知识分子幸运的是,萧屹瞻还能在相对轻松的打扫卫生空闲下来的时光里,展开一些研究。而老工人们也在革命和生产工作之余,耐着性子听老工程师讲解生产和产品上的一些知识。一方有知识,一方有经验,双方在那个时空下难得地结成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团队。虽然没有具体的型号任务,但是在那个车间里。对于生产的一些工艺问题,也是产生了不少的成果。
学校停课后。工人们的孩子无处可去,而工人们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街闹事。便带到了单位。萧屹瞻又给一帮小孩子们当起了老师,给他们讲解数学和力学。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老工人们以自己对于文化人的尊重,压制着自己的孩子象块海绵那样吸收着萧工传授的知识。而萧屹瞻则是以他深入浅出又入木三分的讲解能力,让这些年轻人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而这份兴趣让他们哪怕在以后的下乡的时候,也保持着在知青点看萧老师准备的知识抄本的习惯。后来,这批年轻人,有的因为表现好,被作为工农兵大学生送到大学;也有的提前回城顶替务工;还有的在恢复高考的时候成为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但他们共同都有一个最感激的人。那就是萧屹瞻。
罗宇的爸爸罗旭也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他和罗宇的妈妈,也就是萧老的女儿因为当时在一起学习而结识,后来虽然下乡也没有断了联系。罗旭后来作为工农兵上了大学,毕业了以后又分回了沈飞,和在沈飞中学任教的罗宇的妈妈结了婚。而罗妈妈在生下罗旭后参加了高考,几乎是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考上了大学。所以罗宇的家里可谓是个航空世家了。
具有大学文凭,又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子弟,罗旭在沈飞可谓是前途无限。当然他本人也肯干能干,一路从车间升到分厂再到总厂。可谓是一路顺风。而罗宇从小就在厂里泡着,要不就是到外公家去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他对于飞行器有着实实在在的兴趣。而作为男孩,他受到了八级工的爷爷罗火根的爱若珍宝;作为唯一的外孙。他也倍受外公萧屹瞻的宠爱。好在家风的熏陶下,他不像后世的一些官二代或是商二代那样胡作非为,虽然在沈一一看来有些油滑。但其实换个没有偏见的人来说,一定会说他是大方得体。或许罗宇也有些自傲于自己对于飞行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堪列学科泰斗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外公。他自认为在学生中没有人比自己更懂飞机的。
可是这种自信在遇见沈一一后被打败了。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女生在飞行器相关的知识上不弱于自己。甚至还有很多的方法是自己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比如她说的那个什么复数解法茹可夫斯基翼型,自己虽然在外公的书里看到提到过,但自己实际上没有看懂,没想到她却似乎很了解;而她提出的那个什么网格有限元还是边界元的知识,自己更是闻所未闻。再比如这次在她家她拿出的那些公式,自己都赶紧把它们给抄了下来。看起来她对自己的这些公式很有自信,但是为什么自己在外公的书里面都没有看见过这些公式呢?
当然,作为男生,在市里听讲座时第一次见到沈一一时,自己就觉得怎么会有个长得这么漂亮的女生参加物理班呢?女生不是都应该理科不行光在高考中靠英语和语文拉分的吗?后来,在电视台播出十一中的文艺汇演的录像中看到沈一一她们的表演时,自己又再一次被沈一一的多才多艺所惊艳。这下沈一一在自己的眼中就是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喜欢物理的漂亮女生。男生谁会不喜欢和漂亮女生在一起?所以自己才会和方兵和李想二人在听沈一一说有项目邀请他们参加时都可以说是踊跃地跑来参与了。
可是在见识了沈一一如此井井有条地把任务的目标给分解了,并给小组里每个人都布置了清楚的任务后,更是在沈一一抛出了那几个他都感觉到高深的公式后,在他这个飞行器发烧友的眼中,沈一一的身份就发生变化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会唱歌跳舞的喜欢物理的漂亮女生,而变成了可以一起研究飞行器奥秘的益友了。沈一一在他眼中的女性身份弱化了,她的知识和智力在他的眼中已经更为重要了。可能这就是女博士不大容易嫁得出去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深度航空爱好者,罗宇对于他能够参与到中国第一件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动力伞这件事情极为看重。他几乎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在做这件事。冯如是他的偶像,他常常设想如果他和冯如一样能够自己亲手制作出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自己会多么高兴。可惜现在的飞机已经进化到单凭一个人之力不可能成功的时代了。可是这时,沈一一曾经给他看过的一张照片给他带来的新的希望。
从那张照片里,他了解到了一种叫动力伞的飞行器。拿回去给外公看了以后,外公的证实也让他知道了在国外,大概七八年前,出现了这种单人飞行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飞行器结构非常简单,而且是一种真正个人有可能独立完成制作的飞行器。外公还告诉他现在国内还没有人具体了解这种飞行器是怎么回事。外公鼓励他作为课外的兴趣,可以研究一下,但同时也告诫他,可能制作这样一个飞行器所需要的知识和准备不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