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见解(1 / 2)
讲老实话,沈一一从后世穿越得来的经验证明,九十年代的改革可谓是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攻坚之战。经历了八十年代全国经济骤然从计划经济而放开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到了九十年代初也集中爆发出来,即使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的那场风波之后也未得到解决。
而领导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高瞻远瞩。面对经济和社会矛盾是否由改革而引起的质疑,领导人坚定地认为,由改革而出现的矛盾必然也只能由更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由此,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以及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浦东的开发是成功的,并在贯穿于整个九十年代的过程中,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相对而言并没有那样突出。这里面有先天的原因。浦东开发是一切从新开始的纯粹建设;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则是必须在旧有的机制的基础上改造出适应新形势的经济结构。显然,后者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要大于前者。
而纯粹以经济的角度来看,东北的改革最后还是成功的。整个中国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否则无以解释为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之下,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一枝独秀。但是仅就东北的改革而言,对于主导改革的领导人的也并不尽是歌颂。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中大量的工人的下岗和失业。
沈一一当然明白,正如她所说的。不改革就是等死。以那些国有企业原有的生产力配置情况,是无法应付市场竞争的。要改革必须有人下岗分流。但她认为,改革不应该以普通百姓的大量牺牲为代价。一般的第一线的工人都大量地下岗了,而那些本该对企业经营失败负更大责任的企业领导反倒是换个单位继续干,甚至与人勾结,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改革之明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改革本该是为了人民谋福利,最后人民反成为了“改革”的祭品。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是找死吗?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沈一一即使知道确实从盘活资产的角度而言。卖掉一些产业不失为是一种实际的方法,但她还是要从受影响最大的那些企业员工的角度提醒一下这些可能会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的大学师生们。
王禄沉显然想开口说一句什么,但被那位老人制止了。经历过建国后的风风雨雨的他显然从沈一一的话里听懂了什么。我们是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党也是人民政党,这就意味着,人民的利益才是任何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最大的政治正确所在。任何敢于忽视人民利益,甚至明目张胆地想要牺牲人民利益的言论,在某个时候都有可能被清算的。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沈一一,而沈一一也毫不畏惧地回瞪过来。发现这个小姑娘很有意思的老人笑了。问道:“那这位同学,你觉得为了把这些企业拉出困境,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他这话一出。围在他身边的那些学生全都楞住了。要知道老人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经济学界最具声望的学者之一了。连中央首长都经常找他去问计呢,现在却对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的一个看上去年轻得过份的一个高中女生问问题,这难道说老师实在是对这个小姑娘另眼相待吗?
沈一一知道现在轮到自己要说些什么了。可是她也不能说得太多。如果说得太多,可能会让人怀疑为什么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会研究起这些一般人觉得有些高深的经济学问题。于是她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兜了个圈子。
“这位老教授,您才是经济学的研究者。而且我刚才听您的学生讲,你们也正好在做这个课题,我想具体的方法还是应该由你们来研究会更合适些吧。至于我,只是想提醒你们在改革企业的同时,也必须会那些企业原来的员工找出路。毕竟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那些劳动者失去工作其实也是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浪费,显然不是最优解。对吧?”
回答的最后,沈一一还是借用了一下运筹学里的概念,显得有些俏皮。而听到这个回答的老专家,看着有如小狐狸一般的这个小姑娘,心里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刚才可真的是不耻下问的,可显然这个小姑娘又虚晃一枪,不回答他了。但人家如果不想说什么,他这个老头子总不见得硬是逼着人家说什么吧。所以他也只是呵呵一笑,在心里决定一会儿还得多来和这个小姑娘套套话,说不定能从她这儿得到些什么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