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四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 东去至泗州入淮, 运东南之粮, 凡东南方物, 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

汴河在汴京城中流过,河流一旁正对着繁华的御街,河流之上有十三座桥,其中州桥最为出名, 桥面宽阔, 桥上不少商贩在此摆摊做着小生意。

九月的汴京城, 秋意渐浓。

街旁的树木不少已经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迎风摆动。

赵桀自从那日面见圣上之后,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

他以为赵祯会因为他的回答而更加疏远于他,而事实上,赵祯却什么都没做。

非但如此,赵祯不久前还下旨命他主持今年的重阳灯会。

重阳灯会虽然不及中秋灯会和春节元宵灯会隆重, 可也算是一年中的一大盛事, 若是能够得到灯会的主持权也是王室和臣子在朝中地位的体现。

他不知道赵祯为何会如此做,也无心去多想,只要他问心无愧便可。这么想着赵桀叹了口气,想起之前答应苏辙他们的事情, 便命刘乾提前准备好一切, 这才去客栈找他们。

有些日子没见, 等赵桀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 苏轸也是松了一口气。

那日分别,她知道他被圣上召见,自此便没有他的消息,原本心中有些担心,如今看他没事,便也放下心来。

街道旁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史凌汐看着面前一派繁华的景象,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都说北宋的汴京城商业繁华居全国之首,是水陆交通中心,人口多达一百万。

单看这周围的街市也能想象汴京城的繁华。

当史凌汐他们跟着赵桀到达汴河的时候,汴河两岸摆着不少菊花,这菊花种类多样,颜色各异,倒是为街道添色不少。

“马上便是重阳节了。”看见他们疑惑的目光,赵桀出声解释道。

史凌汐这才想到,北宋汴京城,九月被百姓称为‘菊月’,赏菊之风盛行。

“后天的重阳灯会在金明池,圣上命我们王爷来主持。”刘乾看众人疑惑,便开口说道。

“灯会?重阳节还有灯会?”之前中秋节时没能见识到汴京的灯会,想不到重阳节还有。史凌汐这么想着,眼中一亮。

众人被她逗笑了,过了一会儿才走到了汴河的边上。

汴河之中的船只来来往往,不少是商船,也有一些是专门用来欣赏汴河两岸景色的船只,有船家是靠接游客赚些银两维持生计。

几个人跟着赵桀坐上了一条船,船家是个年近花甲之年的长者。

他在汴河已经划了将近四十年的船,对于汴京城的岁月变迁,大事小情都知道不少。

几个人坐定之后,船稳稳的在汴河之中行进。

史凌汐看看船旁流动的汴河水,又看看汴河两岸的景色,忍不住感叹:“坐在船上看,和站在桥上、街上看风景完全不一样了。”

众人闻言认同的点点头,船家被她说的话逗得一笑,忍不住开口道:“姑娘有所不知,这汴河每到秋日水位猛涨,若是有风吹来,水面泛起波纹那才叫一个好看呢。”

被船家这么一提醒,史凌汐忽然想到之前赵桀答应要带他们看遍汴京的美景,就刚才船家的描述,这‘汴水秋声’不正是和之前‘铁塔行云’、‘州桥明月’一样闻名于世的汴京八景之一吗?

******

在汴河上游览了一圈之后,众人这才有些依依不舍的下了船来。

天色尚早,但赵桀忙着去布置后天重阳灯会的事情,便和他们告别了。

苏辙和史凌汐等人便一起去了饭馆之中吃饭,御街上有个品香居,往常吃饭时间总是座无虚席,今天不到饭点,他们去时刚好有空位,几人便坐了下来。

品香居的一楼大堂摆满了桌子,桌子上碗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

店小二将他们引到靠窗的位子,等他们点好了菜,这才忙着去准备了。

不远处有张小桌子,是专门为说书人准备的。这是品香居的特色,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品香居菜品多样,在这里不仅能吃到汴京城的特色食物又不必专门去勾栏瓦肆看戏听书,也难怪每到饭点人总是坐的满满当当了。

苏辙他们来的时候,店中人虽没有坐满,却也已经有不少人坐在那里了。

不远处的说书人正在讲着当下朝中名人的故事,不少人正听得津津有味。

“话说狄将军有个外号,人称‘面涅将军’,说起这称号的由来……”

史凌汐倒了杯茶出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才发现这说书先生正讲到狄青的故事。

“狄青将军年少之时生的一副好样貌,京城之中男女老少见了他都忍不住会驻足观望,因而还有‘北宋第一美男子’之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