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又见李儒(随野星痕(2 / 2)

加入书签

送走吕岱,郭嘉回头看了一眼湖中央的楼船,嘴角微挑。

——

楼船上,孙策与一位老儒生相对而坐,饮着清甜的果浆,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压抑。

老儒生须发花白,脸上皱纹不多,但眼袋明显,眉毛也稀稀拉拉的没剩下几根。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像是大病初愈。他两眉之间有深深的川字纹,看起来心事重重,不时地叹息。他自己未必是有意的,只是习惯成自然。

此人正是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很久的李儒。董卓被杀后,他一路潜行到河东,与贾诩等人见了一面,又潜往南阳,在南阳隐居了两三年,最近突然出现在孙策面前。如果不是他自报家门,孙策也没想到这个形容枯槁的老头会是董卓曾经最信任的谋士李儒。

董卓为了收买人心曾经大举征辟关东名士,但最后真正感激他知遇之恩并真心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只有李儒。只可惜董卓也不免好名的习气,被名气更大的并州名士王允的投效吸引,不再信任李儒,最后死在王允与吕布的谋划之下,李儒只能仓惶出逃。

这几年,他一直隐居在南阳,本意是想为贾诩打探情况,但时过境迁,仇恨渐渐淡去,心情慢慢放松,他竟有在南阳养老的打算。南阳生活安定,学术风气自由而浓郁,又有本草堂的名医看病,如果嫌热闹,附近还有不少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隐居,是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他本打算在南阳住一辈子,直到不久前,听说蔡邕有意重写汉史,这才勾起了他的记忆,匆匆赶到平舆来。

他自己心里有数,不管孙策和董卓有什么样的联系,不管他和贾诩等人是不是盟友,董卓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而他也不例外,鸩杀弘农王的恶行即使是他自己也无法原谅,常常梦见弘农王来索命。这个恶行成了他的污点,让他无法立足,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不是支持朝廷,都不会轻易接纳他。

找孙策,并不是想投效孙策,而是希望孙策出面干涉蔡邕,让他笔下留情。

听完李儒的来意,孙策也有点为难。他想了半晌,没有直接回复李儒,而是取出一份文稿,请李儒鉴赏。这是他刚刚收到的《西楚书》,是蔡邕写的西楚史初稿。汉朝初建后,曾经掀起一段反思秦政的风潮,像陆贾之类的儒生著书立说,讨论秦政得失,其中不少涉及西楚,算是留下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后世大多散失,孙策也没见过。蔡邕在东观著史,看过不少,他又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居然写下了二十万言的《西楚书》。

西楚书只有一篇本纪,也就是项羽本纪,内容有一大半和《史记》《汉书》的项羽传记相同,只是多了一些细节,蔡邕做了一些删节和改写,其中就有关于项羽杀子婴的内容。孙策让李儒看的正是这一篇,在蔡邕儒雅的隶书旁,孙策用楷书批了七个字:如实写,毋须避讳。

朱砂写成的字尤其显目,李儒一展开就看到了,顿时心里一沉。他放下了文稿,面色灰败。“多谢将军,我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说完,准备起身告辞。

孙策抬起手,示意李儒稍安勿躁。“文优先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乱世之中,谁敢说自己手上没有无辜人的鲜血?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将功折罪。将来九泉之下再见弘农王也能心安一些。”

李儒灰败的眼睛中慢慢露出希望的光芒,他拱拱手,诚恳地说道:“请将军指点迷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