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北风(1 / 2)

加入书签

(濡须水不是裕溪河、而是从东兴堤向南流向,濡须口大致在繁昌县对岸;赭圻城位于繁昌县附近。)

空中灰蒙蒙的,天色正在渐渐暗下去,若是晴天、不久前便该看到太阳下山的景象了。

吕据站在船楼的女墙边,仰头向西边眺望,偏北的方向、地平线上有如乌云般的影子,那是西岭山脉。此地正在铜官集(铜陵市)西南。

他的目光稍微下移,随即看到了江面上飘着大小无数的船只!从武昌一路经柴桑等地跑回来,他的兵力终于得到了大量补充,赭圻城来的吴军船队已经加入;还有第二路水军差不多快到赭圻城了,很快亦能会合。看着这壮阔的场面,吕据的心境为之豁然,情绪又渐渐燃起!

吕据转过身,抬头看了一眼上面的旗帜,接着伸出指背、细心地触摸着风向。

“吹得是正北风,仆测过了。”夏口督孙壹的声音道。

吕据点头,用一种很小心的奇怪语气道:“是北风。”

孙壹道:“从赭圻城附近过来,虽是逆流、但大多江段是顺风,留将军(留赞)的第二路舟兵明早之前,必能到达!”

吕据又回顾身边的几个将领。陆抗一言不发,丹阳丞沈莹开口道:“吕将军若要战,铜官集附近着实是最好的地段!不然只能通过濡须口、继续东下,很快便能与武进、石头城赶来的第三路水军会合,水军战船主力可尽数集结。”

孙壹

皱眉道:“但这样的话,晋军王濬部与巢湖水师也能会合,我军占不到什么优势。”

大伙从夏口武昌一路跑了八百多里,估计都很窝火,孙壹此时应该是主战的。

吕据与孙壹的感受几乎一样,不过吕据现在是西线主将,责任重大!大江水面,大概就是此时吴国抵挡晋军、最可靠的屏障;拥有这道天堑,正是靠吴军的这些水军!

因此吕据表现得更慎重一些,没有立刻明确决策,只是说道:“伯玉之言没错,铜官集这数十里的江面,江水南北流向;逆流顺风,最利于我军。”

船只航行、最快的条件当然是顺风顺流,但水上会战,并非速度越快越好。

而像吴军现在这样,一旦调头迎战上游晋军,便是居北向南;逆流、但顺着北风,这才是最好的情况!乃因船只的风帆和船桨,都可能在交战中损坏,然而风帆船桨、都不影响吴军顺流退回军阵;进攻冲击时又可以顺风鼓帆,机动条件好、风向也能增加弓弩射程,故而进可攻退可守。

孙壹听吕据这么一说,立刻又道:“蜀兵虽善水战,可王濬才到蜀地几年?那帮人训练不足,几乎是乌合之众,上次在西陵峡口大战,纯粹是靠人多。后来又把襄阳那边的一些汉水水军、拼凑到一起,算是半个旱鸭子!”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我军得到了朱将军、留将军两路援兵之后,实力大增、

即至近三万人,兵力人数对于王濬已无劣势。今夜会合留将军,明早反击王濬部晋军,必有胜算!”

陆抗开口道:“濡须口离此地已不足百里。”

孙壹道:“故此更不能往后退了!离濡须口越近,晋军巢湖水师临时赶到战场、越容易与王濬配合;那时便无法再分割东西两路敌军。而在铜官集附近,晋军巢湖水师即便明早立刻出动、应该也来不及了。张特敢从濡须口出来,明日我军击败王濬,调头便灭张特,将他们分而歼之!”

他说罢又恍然道:“再说我军的第三路援军、亦能在两天内抵达,到时援军一过濡须口,张特还得面临两面夹击。”

吕据再次环视左右,沈莹等人都微微点头,陆抗也没有反对的意思。铜官集,此地至少可以一战!

考虑一会,吕据迎着北方深吸了口气,说道:“派人去与朱将军(朱异)商议,朱将军若无异议,明晨开战!”

很快夜幕便逐渐拉开,天上不见月亮星辰、黑漆漆一片。江面上却能看到星星点点的亮光,宛若繁星落了下来。

战船上都会挂上灯笼、或者点燃火把,否则这么黑的晚上,战船可能撞到一起损坏。

而且西岸的陆地上,也能隐约看到亮光。西岸离石亭挂车那边不太远,几乎没有什么百姓,偶有人烟、晚上也舍不得点那么亮的火把;所以岸上是晋军的斥候。这是很正常的事,两军隔着

大江、在陆地上都有斥候,要尽量打探观察对方的动向。

……西岸不仅有晋军斥候,秦亮带着马队也在江边。不过吴军应该想不到,天都黑了、晋朝皇帝会亲自出现在前线!

张猛的前锋马兵主力,已在西岭山东麓扎营、就在铜官集的斜对岸;皇帝中军,暂时也设在张猛营中。但因此时正有吴军船队经过,秦亮方才率马队出了军营,来到不远的江边亲自观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