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吴老王爷(2 / 2)
“老王爷相请,相公还是早些去吧。”
“嗯,好。”贾似道点点头,吴王屈尊着人上门来请他,已经没有拒绝的余地了。放下棋子起身走了两步,薛明回身指着被掐的半死的大龙棋盘叮嘱道:
“这个不用动,等我回来再借着下。别动啊。我还不信了。“
“好,妾身都听相公的。”
杨媚儿看着明明知道已经输定了却依然强撑的薛明,捂嘴笑着应道。
这样的生活,她很满足。
114
吴王府,在汴京城南皇城根下王公贵胄、高官显贵所形成的一大片宅邸区中,并不是很突出。一应规制也只是勉强符合亲王的身份罢了,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中规中矩。
中规中矩的宅邸,也正如大宋朝神宗朝唯一还活着的亲王、中规中矩的吴老王爷赵颢一般。
若说大宋朝现在谁最尊贵,那毫无疑问唯有当今皇帝徽宗赵佶无疑了。至于第二么,除了吴老王爷赵颢之外,还真没有其他人了。燕王赵俣不行,越王赵偲不行,即使是前几天被人下了毒的皇长子,未来的宋钦宗,在他没有坐上那个位子之前,也是不行。
只是,高贵是高贵了,但这吴老王爷的日子过得可未必那么顺心。
所谓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
元丰七年(1084年)秋,在一次宴会上,宋神宗突然开始抽搐,把酒杯都打翻了。这是皇帝生重病的前兆。但开始还不是很严重,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宋神宗突然卧床不起,不能处理朝政。二月,宋神宗疾病日趋恶化,愈来愈严重。三省枢密院长官到内宫问疾时,宰相王珪请宋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赵煦为皇太子。此时宋神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表示同意。王珪又建议让皇太后高氏暂时处理朝政,等宋神宗身体康复后再还政,宋神宗也点头认可。当时,皇太后高氏、皇子赵煦和朱德妃(赵煦生母)都在场。
等到退出宋神宗卧室后,宰相王珪等人跪在高太后面前,要求她处理朝政。高太后慌忙躲避,但宦官张茂则对高太后说:“太后应当为国家社稷着想,不应竭力逃避责任。”于是高太后同意垂帘听政。
虽然宋神宗同意立皇子赵煦为太子,但一直未下立太子的诏书。赵煦原名赵佣,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德妃朱氏。他既非嫡出,又非长子,不过因为向皇后没有儿子,前面五个哥哥又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才被拥立为皇太子。这时候,赵煦才十岁,而宋神宗的两个弟弟雍王赵颢三十六岁,曹王赵頵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尤其关键的是,赵颢、赵頵和宋神宗都是高太后亲生,论地位和出身,这二人也都具备了做皇帝的资格。宋朝又有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先例,于是,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大臣蔡确历来与宰相王珪不和,他见王珪打算拥立赵煦为皇太子,便与另一大臣邢恕密谋在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頵选立一人为皇帝,这样才可以有拥立之功。在这场皇储之争中,高太后的立场立即变得非常重要。两边都跟她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一边是她的亲孙子,一边是她的亲儿子。无疑,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高太后出身名门,其曾祖为宋初名将高琼,祖父是名将高继勋,母亲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宋仁宗皇后曹氏。高氏小名滔滔,从小就被曹皇后视为亲生女儿,养在宫中,被称为“皇后女”。当时宋英宗赵曙年幼,也被抱养在宫中,被称为“官家儿”。两个小孩刚好同岁,宋仁宗对曹皇后说:“异日当以婚配。”这样,高滔滔和赵曙青梅竹马,有着很好的感情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