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耆英会(1 / 2)
他们在经常聚会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房子,将他们十三人的像全部画在房子里面,这所房子被当时的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每次“耆英”聚会之时,总有不少人围观,竟然由此成为洛阳的一大景观。
而这些“耆英”中,最为人瞩目的要数司马光。高太后一临政,便拜司马光为相,立即赢得了相当的人心。就连大宋的敌国大辽契丹,听说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后,也大为敬畏,告诫己方的边关守将不要轻易挑起争端,要维持辽宋双方友好关系。
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宋史》记载说: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兄弟之情最终抵不过父子之情,那位大哥跟母亲宁愿选择,年仅九岁的侄子登上那张龙椅,也不愿意给吴王赵颢一个登上那张椅子的机会。搞的现在他如同被囚禁一般,限令不得外出皇城,每天当一个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却形同囚徒般的王爷。
好在这赵煦不太给力,经受不住女色的诱惑,年纪轻轻的就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了。而吴王赵颢呢,却还活的好好的呐,还生生的把住在对门的当年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如今与自己同病相怜的益王赵頵给先一步熬死了。唯一可惜的是,赵煦死了,这皇位还是没他什么事儿。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的突然驾崩,使朝野上下吃惊之余又手足无措。哲宗死时年方二十五,却并未曾留有子嗣。宋帝国政权顿时出现真空状态。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承继大统的重要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关键时刻,神宗的向皇后挺身而出。
本来向皇后无意留心政事,但是在非常时期,这个女人不得不走到前台,下旨传唤诸王与众大臣入宫。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如今健在的五子依次是申王赵佖、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睦王赵偲。
几名宰辅重臣见向太后一反淡泊政事的常态传唤他们入宫,没有来得及相商就进宫见驾。向太后开门见山地征询章惇等:“先帝无子,应当立何人为帝?”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都不敢贸然开口。要知废立之事非比寻常,站对了队就会有拥立之功,从此尽享尊荣。如果胡乱说话非但身败名裂,更可能会祸及子孙。几人都是久经政治风波的冲浪高手,哪会在这个事态极不明朗的时候乱说话呢!
殿上顿时出现冷场,见所有人沉默无语,一人越众而出。众人看时,正是章惇。这位名列《宋史》的大奸臣,放在今天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大好男儿。
章惇当年在考功名之时,其名次在他侄儿章衡之下。他深以为耻,竟重新去考了一次。考功名之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今日考公务员。试问有哪一人敢于在考取公务员暗呼侥幸之余,胆敢再去做一番尝试呢?从此事就可以知道章惇年轻时就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好胜心理。
这种脾性说得好听点就是执著,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根筋。观章惇一生,这种一根筋的精神贯穿始终,且老而弥坚。
神宗时因为与西夏用兵失利,宋神宗心中的愤怒无处发泄。此番领军之人便有宣仁太皇太后的叔叔高遵裕。神宗最后迁怒于一名漕官,下令立斩。
为什么总挨打第二天上朝问蔡确(时任宰相):“昨日命斩之人行刑否?”
蔡确回奏道:“正欲奏知。”
神宗:“有何疑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