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浴血萨珊(三)(1 / 2)

加入书签

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刘伯承。

*********************************************************************

看到马上就要冲上阵地的伊朗军队,此时自动步枪似乎已经根本无力阻挡海潮般涌来的敌人。卡希尔大吼一声:“准备格斗!”所有伊拉克士兵立刻端起了自己的步枪,所有的步枪的刺刀始终都没有取下来,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在2o世纪8o年代,是世界科技已经高度达的时代,当热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深刻的改变了战争的样式时,在伊朗境内的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上,两群士兵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信仰,依然使用白刃战这种古老而血腥的方式进行着生死的对决。

身穿灰绿色军服的伊朗人和身穿沙漠迷彩的伊拉克人立刻绞杀到了一起,这是场硬碰硬的肉搏战。双方杀红了眼,刺刀相交的铿锵声,枪托击中**出的闷响声,濒死者的惨叫声,杀得性起的立刻吼声响成一片……

白刃战——是考验军人的意志、勇气和战斗技巧的最严酷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刘伯承元帅曾说: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此时伊拉克第67步兵师以破釜沉舟的决死精神面对着强敌,在和对手兵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白刃战。

卡希尔的第一个对手是个伊朗军官,他不像别的伊朗士兵一样嘴里狂叫着真主万岁就凶猛的冲上来,而是冲上阵地后一见到摆出刺杀姿态的卡希尔,他立刻一声不吭,端着上着刺刀的ak步枪严阵以待。双方身高相仿,步枪也完全一样,甚至连刺刀的型号都是相同的。

此时年轻的伊朗士兵冲上阵地后就想开枪射击,但立刻被冲进身前经验丰富的伊拉克士兵用枪将枪口拨开,一个个纷纷被用刺刀捅倒。而那个伊朗军官却对身旁惨烈的格斗视若无睹,只是用双阴沉沉的眼睛死死盯着卡希尔,两人对视着兜了几个圈子。

这时听到身边伊朗士兵不停传来的惨叫,他有些不耐烦了,呀的一声倾其全力向卡希尔左肋来个突刺,卡希尔身形未动,手中的刀迅侧向一拨,枪管一下荡开了伊朗军官手中的步枪,一个念头在伊朗军官脑子里倏然闪过:坏了……

只见卡希尔手中的步枪一个突刺,扎进了伊朗军官的胸膛……

…………

第13装甲师的迂回部队正高奔行在河口三角沼泽上,瓦利德坦克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来自德国的动机和传动箱充分验证了自己的优异性能,而宽履带也显示了对沼泽和沙漠地带的良好适应性。在迂回奔袭的过程中,只有一辆坦克出问题,故障率远远低于其他武器。而为了行动的迅,此时每一辆瓦利德坦克上都爬满了步兵,为了不被高行进的坦克甩下来,他们纷纷用背包带把自己固定在坦克之上。

这种搭载步兵的方法,也是缺乏能伴随坦克前进的优秀步兵战车的一种无奈之举。蝰蛇步兵战车性能虽好,但一来它是一种轮式战车,通过沼泽等崎岖地带的能力有限;二来它的数量太少,还没有普及全军团虽然是全军装备最多的部队,但仍然感到数量不够,因此蝰蛇战车基本被留在了军团主力方向,准备用于对第5军的总攻行动。

步兵乘坐坦克前进这种方式其实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出现,苏联步兵最早使用这种战术。由于当时缺乏足够的装甲车,乘坐普通汽车的步兵很容易遭到袭击,而且汽车对复杂崎岖地形的通过能力也不足,因此苏联人率先使用了这种战术。坦克搭载步兵前进,步兵能迅下车,在第一时间内伴随坦克投入战斗。后来这种战术的成功被各国广泛使用,只是因为步兵伤亡过大而在2o世界6o年代以来逐渐停用。

刘明允许自己的步兵乘坐坦克前进,但他严令不准将士兵捆在坦克上避免颠簸的做法。因为士兵被背包带固定后,身体很难移动,一旦遇到战斗,无法作战无法规避,几乎就是敌人的靶子。

当年在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中国部队曾经使用了这种做法,结果越南人使用高射机枪猛烈扫射中国坦克,虽然没有打穿坦克,但是坦克上被捆住的士兵却死伤惨重。很多士兵甚至连动都没动,以同一个姿势死在坦克之上。因此刘明对步兵乘坐坦克的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今天情况紧急,萨德;瓦克拉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赶到阿加贾里河沿岸,堵住伊朗人东进的道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