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第992章 实验室编制(1 / 2)
杨锐想来想去,还是不愿意搀和到几位二代的合伙生意中去。
杨锐太知道二代们的尿性了,因为他自己在西堡镇的时候,也能做到为所欲为。
一旦能为所欲为的时候,合同的意义就不大了,一切取决于双方的利益交换。当然,还有情感的维系,只是后者的力量,是否能维系上千万元的利益?杨锐深表怀疑。
与其到时候一团浆糊,杨锐不如先将自己摘出来。
本着这种想法,杨锐缓缓的道:“胚胎移植的研究,不可能我一个人来做,还得多名研究人员配合,所以,还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来做,比较适合。”
他这么说,文泽林首先信了,只微微皱眉道:“就算这样,也没有你来解决经费的道理,而且,白干也不合适,要不然,你也派个代理好了,仍然是一家20%……”
杨锐立即摇头道:“不用,我喜欢倒腾实验室,做研究,不爱搞这种公司的事,也搞不来。”
“看你说的,公司其实挺简单的。”文泽林以为杨锐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公司,还给他科普起了现在的私人公司的制度。
当然,在84年的当下,公司也的确是个新鲜事物,尤其是私人公司,都绝迹几十年了。
杨锐听着,笑而不语。
他现在已经决定将克隆的工作拿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完成了,既然是通过离子通道实验室,那就可以拿到国家经费,或者像是中牧总公司这样的赞助,拿起来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相比之下,华锐实验室反而不适合承担这份工作,因为华锐实验室一方面要承担PCR的后续研发,一方面要对华锐制药进行支持,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若是要新开项目,杨锐宁愿再做一款药品。
不仅是资金上的考量,人员方面,杨锐其实也有多重考虑。所谓隔行如隔山,离子通道项目组的研究员,专业多偏向于基因等生物基础专业,而胚胎移植,却是项技术性极强的应用专业。
用中国式的专业分配来看的话,胚胎移植是属于农学院的生物学,而离子通道属于理学院的生物学。
两者的区别,比物理和化学的差距也差不多了。
既如此,杨锐不管是做胚胎移植,还是进一步的克隆项目,都需要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人手,而且是完全不熟悉的遗传工程学的研究员……
杨锐觉得,经过两轮抓小牛活动,他已经不适合再玩这个项目了。
事实上,就他目前的学术地位,也脱离了抓小牛的程度了。
世界第二阶的学者,国内从上往下数,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屈指可数的,要是将年龄限定在65岁以下——勉强算是仍然有创造力的年纪,一个专业能不能有两个人都得单说。
因此,杨锐如果要再开一个实验室,不管是私人的还是公家的,至少在学术界,都是万众瞩目的。根本轮不到小牛们找上门,大牛自荐都是可以想见的。
他也需要成熟的学者加入,离子通道方面的小牛,他有一定的指导能力,遗传工程方面的,他自己还需要学习呢。
这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实验室管理的问题。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规模至少要翻倍,或者说,新建实验室的规模起码又是一个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规模——这并不稀奇,后世的国家级实验室,都是研究人员过百的规模,占据两三栋小楼属于常态,但不管是几十名还是上百名的研究员,其中一些还是牛级人物,你怎么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进度和研究方向?
不管是哪个方面,杨锐都需要成熟的管理者的帮助,并且自我学习。
就国内目前的现状,杨锐是很难招募到合格的管理者的,因为合格的管理者,通常都是学校或研究所的官员——学校和研究所的官员数量不少,但合格的管理者却是稀少的,杨锐不想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招募和维系管理层。
鉴于此,杨锐依托国内现有的科研体制是必不可少的。
换个角度说,加入文泽林等人的公司,隐患很大而利润不高,让华锐实验室承接胚胎移植的项目,赚的没有华锐做的别的活多,麻烦事还不少,所以,将胚胎移植的项目留给国家科研机构是最恰当的。
而且,别看胚胎移植是利润不菲的科研项目,克隆可是个无底洞。
就是做出了克隆羊多利,其实也是没什么钱赚的。
21世纪的欧美国家倒是有些克隆公司,帮人克隆些猫啊狗啊的,赚个几十上百万美元,单论数字的确是多的不行,但就克隆实验室的成本开支来说,100万美元算个毛。
杨锐用了几天时间,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落在丁十一等人眼里,就有些高深莫测,或者说……傻缺了。
丁十一拦住想要说话的文泽林,道:“杨锐,你的意思,是想和中牧总公司拿经费?”
“拿了中牧总公司的经费,做出来的成果肯定是要给中牧总公司用的,你们的公司不就开不起来了。”杨锐摇头否认。
丁十一心道:我们不就是怕你这样子……
姜志军则是心里一动,道:“你要是对分成比例有意见,提出来,我们再谈好了。”
杨锐笑了一下,道:“你们这个分成比例肯定是有问题,但我说白干,不是因为分成比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