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2 / 2)
“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要先去学道,去行道,不要先谋求衣食。耕田,可能要经常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担心的是道能不能行,不要担心贫穷。”
“又是一家之言!”乐歌道。
“怎么又是一家之言?”曾参问。
“怎么不是一家之言?”乐歌争辩道:“不耕种,不去劳动,谁来养活你?吃饭的问题不解决,你怎么去学习?是不是?”
“先生的意思是:”曾参解释道:“不要把耕种当第一位,而不是不耕种、不劳动。我们要把学习当第一位。只要有空,就要学习。有了知识,才能谋到一份好的工作!是这个意思。并不是不耕种。乐伯伯!你也是教条地理解了!是不是?”
“好好好!”乐歌摆手道:“算我教条地理解了,可你先生的话,就容易让人误解。特别是这句话。难道不是么?是不是?而你!刚才是为了争辩,才这么说的!难道不是?你难道不觉得?你先生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你先生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片面、偏激!难道不是?他就是认为耕种是低贱的,不愿意耕种,瞧不起耕种的人。他是一个讲究等级的人。难道不是?”
“乐伯伯!”曾参争辩道:“只是我先生没有把话说清楚而已。”
“那就是你先生的错!”
“是!”曾参应道:“其实!就那么回事!要学习!要抓紧时间学习,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而不是不耕种去学习。乐伯伯!”
“好了!我们不争了!继续往下读文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孔子指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耕田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读书做官,推行德治才是自己的出路,也是所有人的出路!后代有人批评孔子,认为孔子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是误解了孔子。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留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但是!如果他没有仁德的话,即使得到它,也一定会丧失。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留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这个人也有仁德,但是!他没有一个严肃态度,那么!别人就会不敬重他;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留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这个人也有仁德,也有一副庄严的面容,但是!与人交往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你先生是在教你们这些学生装比啊!装腔作势!是不是?嘿嘿!”乐歌笑道。
“我先生不是在装比,也不是在教我们装比,而是!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我们。”曾参解释道。
“你先生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这不是?自己在束缚自己么?”
“哪里?习惯了就好!”曾参应道。
“唉!”乐歌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仁德,还要有庄严的面容,还要懂得礼!一个嘻嘻哈哈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不礼貌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