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背后的贪污者(1 / 2)
贺守义在武威,就算他贪污,怎么会和敦煌之战联系起来?
这两件事完全是独立的。
莫非贺守义能在武威影响敦煌之战?
还是说他在武威配送粮食的时候做了手脚导致前线缺粮?
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
弹劾的官员将贺守义和敦煌之战联系起来,政治目的太明显。
主要是将所有责任往军委会身上推。
例如敦煌之战,敦煌城被围,就说是洪承畴不作为。
例如贺守义贪污,则说是监察院包庇,甚至参与其中。
总之,各种危言耸听的都出来了。
政治即是如此,利益场,得势之后带来的权力是巨大的,所以为了争权夺利,节操肯定是不需要的。
他们才不会考虑现在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
如果官僚们真的愿意考虑国家整体布局,就不叫官僚了。
这事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官僚,全部是一个德行。
例如古罗马的元老院,最擅长吵架,他们的政治利益就是在吵架中获取的,国家的利益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即便古罗马元老院消失了,后来西方的官僚也从未消失过。
东方就更别提了。
只要你还指望用文官治国,就会有官僚。
是个人都会有私心,这是合理的。
除非你杀掉所有官员,然后净化世界,就不会有什么烦恼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官僚在这个时候搞事情,不仅仅是保守派,革新派也开始对西进战略颇有微词。
五月五日,内阁下面新设立的经济院提交了一份关于《西域商贸经略》的奏疏。
奏疏里堆了不少数字,这是一份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奏疏。
写这份奏疏的是经济院新来的主簿官员陈锦,他卒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据说是一个天才。
从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到朝廷需要投入的钱财、总兵力、设备,到后期得到的收入,甚至给出了回报时长。
结论是,如果想要从西域得到实际的汇报,就必须保证西域长期稳定的发展,并且还需要有大规模的持续的投入,例如水泥路。
还要在陕西和甘肃设立大规模的工厂。
即便如此,也要至少50年才能回本。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确保西域无战事,一旦打仗,就会死人,贸易就会被中断,前面的投入都会白费。
就算朝廷再有钱,也不能这么玩。
纳税人的钱不是风刮来的。
最后的结论就是:陛下三思。
这份奏疏先是送到内阁,又在内阁的廷议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某些人似乎抓住了关键点,终于开始借题发挥。
于是接下来,一大批屎盆子开始往军委会那里扣。
有人说是袁可立的失误,他误导皇帝。
有人说是洪承畴为了上位,给皇帝进了谗言,说服皇帝建立西部战区,其实就是为了一己私欲。
总之,各种五花八门的传言到处飞。
传言到底有没有影响不知道,反正接下来几天陈锦就被调离了北京,据说是去琼州的儋州任职知州去了。
降职了?
不不不,明明是升职了。
他之前是主簿,八品官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