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登基(1 / 2)

加入书签

绍定皇帝听闻此言,忍不住道:“这一定是青云宫哄骗百姓的一面之词,不收税如何养兵?如何给官员发放俸禄?”心中却道:偌大的皇宫如何维持锦衣玉食?三宫六院都是花钱如流水。

这时一个年轻人出列道:“陛下所言极是,青云宫火炮虽利,但是没有税收,怕是养不起兵,发不起俸禄,即便我们不攻打他们,时间久了,他们自己就乱套了。”

“因此我的建议是,对青云宫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蒙古人才是我朝大敌,如果对青云宫大肆围剿,蒙古人或许会趁机骚扰我国边境。”

一个老者出列,反对道:“如果我们不围剿青云宫,怕是其他地方有人效仿其行事,到时候,国内势必大乱,我们必须要将这股势力打压下去,杀鸡儆猴,告诉天下心怀不轨的贼子们,敢做乱,我军必杀之。”

“如果我们等一等,青云宫必然自乱阵脚,到时候人们就会明白这个模式行不通,便不会继续效仿,更不会形成规模,王大人您多虑了。”年轻人还击道。

两个人在大殿之中争吵起来。他们不知道青云宫虽然不收老百姓的税,但是会以经商的办法让老百姓自愿将手里的钱花出来,想要青云宫自乱阵脚是不可能的。

最后绍定皇帝决定剿灭青云宫,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青云宫?就当练兵了,大宋几乎每年都会爆发农民起义,在他看来青云宫和以往的货色一样,不堪一击。

然而打仗极为耗费钱财,朝廷因为每年要对外邦进贡,财政依然不支,只能增加老百姓的税收。

于是下级官员趁机敛财,巧立名目,增加了地豆税、西瓜税、冬瓜税。

百姓们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各地开始流传青云宫的各种利民政策,老百姓们都恨不得,青云宫赶紧推翻宋朝,将他们也解放了,还有些人穷的没有办法,想着树挪死,人挪活,逃往巴城、申城。

一时间各地乱象频生,官老爷们只将目光盯向银两,征得的银钱、粮草一部分运往前线,一部分中饱私囊,至于老百姓有没有钱生活,他们才不关心。

陈青云从投奔过来的百姓口中得知,宋朝在大面积的征集粮草军饷。他立即安排探子打听军资的储存地点,同时下令加紧武器的研发、士兵的训练。

兵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宋朝行军所用的粮草、银两从各地运向潭州。宋朝的八万大军也从各地调向潭州,就在大军出发的前一天,宋军发现重兵把守的粮草、银两不翼而飞。

消息传到皇宫,绍定皇帝勃然大怒,八万人的军资一夜之间被人偷光,真是太过荒唐,他更愿意相信是下面的人蒙蔽他,将身边的洪公公派出去当监军,并暗中嘱咐他查明军资消失的真相。

青云宫未灭,军资再次筹备。各级官员接到命令后,顿时喜笑颜开,又可以趁机敛财了,至于军资为何消失,他们才不管,甚至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来几次。

他们在想设置什么收税名目?各种税收已经收过了,一时间竟然想不到合适的理由。

便有人进言可以收粪税,例如:童粪税、猪粪税,甚至连老人临终拉下的临终粪,都有一个税名,叫死粪税。

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各地上演收粪税。

各地百姓听闻又要收税,因为前线八万人的军资被盗,百姓们不乐意了,八万人的军资一夜之间消失,骗三岁小孩呢,不过是官老爷想要敛财的手段罢了,不少百姓拒绝交税,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交税,官差们就强行搬家,搬得你家徒四壁。

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纷纷出走,逃往申城,巴城,因为听说到了那里,不仅有良田,还有房屋,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税,宋朝收税太狠了,不给他们留活路。

于是各地军资纷纷运向潭州,各地的老百姓们纷纷逃向申城,巴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