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每日美食(1 / 2)
回转市里的次日,张云起去了联盛。
联盛虽然成立不久,但境况十分热闹,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并不为过,每天都会有一到两场新品订货会,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先是把人拖到龙景园罐头厂实地考察,然后再回到联盛开订货会。
张云起走进办公区的时候,特地聘请的讲师打鸡血的声音从会议室穿了出来:“下面隆重有请!我们公司的张秋兰张总上台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和市场前景。”
他大姐张秋兰这人吧,和大哥张云峰一样,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初中一毕业就不上了,天天在土里挖刨,后边经人介绍嫁到了市里,也没有工作,说白了点,就是一普通家庭妇女,不过呢,还算好学,愿意努力,吃得了苦,一路跟着他走到今天,算不上什么商业女强人,但有一说一,变化确实挺大的,能给他分担不少的事,不容易。
他们老张家人呀,从上到下除了出生晚又因为生活条件好而越来越娇气的张小小,吃苦耐劳的这个基因还是很强大的。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找李季林来聊了聊。
李季林现在的工作重心都在罐头生产这一块,他汇报了很多问题,物流运输、原料供应、厂区扩建、人员招聘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罐头厂的生产设备落后问题,他们只有一条70年代的罐装线,其他选料、去皮、漂洗、罐装等流程,全靠人工操作,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极大提高了人力成本。
其实龙景园罐头厂生产线落后这个问题一直就存在,已经老生常谈了,只不过现在加马力生产,导致各个车间都在超负荷运转,弄得工人们实在苦不堪言,但就算是全天二十四小时开工,日产量也只不过12吨。
张云起想了想,说道:“我看这样子,你想办法去了解一下国内一些罐头厂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要低价处理罐头生产线的。几百万的,咱们没钱,但可以找银行贷款买。”
李季林一点就懂,现在国内不少大型罐头厂因为市场环境原因,都会遇到龙景园以前的问题,要么转型要么破厂,既然要转型或者是破厂,那么原来引进的罐头生产线自然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得贱价处理,如果他们能低价入手,倒是可以缓解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听完李季林的工作汇报后,张云起把推广部经理周林和下面的几个组长叫过来开会。
他先是了解了一下营销推广部各条线上的工作进展,地推这一块工作进展很快,推广线围绕着商场、菜市场、小饭店、学校这些渠道全面铺开,通过海量的海报、横幅、传单这些营销成本低廉的方式进行轰炸式硬性宣传推广。
纸媒组的推广也在火热筹备中,他们联系到了《江川日报》,准备做一期“关于江川市政府产权改革,盘活国营企业龙景园罐头厂的专题报道。”
张云起觉得这个方向是很好的,因为上面的领导看了会高兴,而且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渠道差了些,《江川日报》虽然是市里的最大纸媒,但受众面也只是局限于市里,在全省范围内的影响力远远不够。
这样想着,张云起把《湘南日报》的老熟人林诗予的联系方式给了纸媒组组长伍佳,让他联系联系,看看能不能让《湘南日报》针对龙景园罐头厂改制这一条线也做一期专题报道。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把云溪村股份制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也加进去。这可都是地方上的政绩,国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新思路新亮点,往深里挖,还可以扯出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的新路径,总而言之,干货不少,领导会高兴,龙景园罐头厂和云溪村合作社也能够立标杆,拿政策支持。
伍佳却眼巴巴地看着张云起:“张总,你看,《江川日报》这边都对接好了,你什么时候有空让他们采访一下?”
张云起不喜欢抛头露面,摆手:“就让他们采访李总,李总当了十多年龙景园罐头厂的厂长,厂子改制前后他都有参与,各个方面都很熟悉,采访他更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