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送信侠(1 / 2)
既来之则安之,对宋国公而言,多事之秋还延续到了冬季。大唐新与突厥结盟,在萧瑀心中一直惦记着到突厥避难的萧皇后,寻思着如何保全她。
虽大唐内忧外患,但相比于突厥自然是好得多。颉利可汗得到汉人赵德言,那叫一个如获珍宝。便大力效仿前人,开始大刀阔斧的移风易俗。突厥人一向是野惯了,哪里能接受汉人繁琐的政令,突厥上至百官,下至百姓无不怨声四起。
可事情并不如意,从突厥回来的使者再三建议进攻,可圣上似乎另有打算,认为此时进攻突厥不义。进攻之事一再搁浅,萧皇后多在突厥一日,那便是多一点危险,两国关系势如水火,说战就战,若到时候未能保全正在避难的萧皇后,又该如何是好?
宫中亦是暗流涌动,李世民时刻关心着突厥的动向,思量着后面的战略应该如何开展,长孙无忌在他一旁,两人中间摆着一张桌子,虽然食物丰富,但两人都没有动筷。
“国舅,如今突厥那边激战正酣,究竟什么时候才是进攻的好时机?”
长孙无忌面不改色,一口黄牙咂巴两下,继而说:“决定进攻方式,那是带兵打战的大将应该思考的,而我们则是要思考进攻的意义,发动战争造成的后果。此前我已经说过,我朝刚与突厥结盟,此时应该静养生息,止战干戈,若是主动挑起战事则会给周围诸国造成一个大唐不仁不义的印象。圣上不妨想一想,我们大唐以一敌二尚且可以靠猛将强兵抵挡,若是几个国家一同进攻我们,当时如何?”
李世民赞叹地点头,对用兵打战李世民可以说是了然于心,战无不胜。但刚即位君王,要学习的地方一下子就非常多,包括决定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发展农业经济的政令、君臣之间的帝王御术……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将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唯独只有小心谨慎,不断评估大臣们的建言以及自身掌握的信息渠道,来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有个依据。
不由得感叹,做君王才是终身制的囚徒,被关押在权力的牢笼之中,虽至高无上,可终日患得患失,再难诚心如意。
“国舅思虑甚远,孤自愧不如。”
长孙无忌装出很是惶恐的模样,尽臣子之礼鞠躬。实际上长孙无忌每次建言都是小心谨慎的,他不如魏征那样直言进谏,尤其因为自己是国舅的身份,更加注意和其他大臣之间的利益关系,免得落了个外戚干政的恶名,到时候可怜外甥左右为难,只得将自己成了替罪羊舍了去。这点不得不说长孙无忌比萧禹要聪敏得多,更加圆滑,懂得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收放自如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圣上自幼聪颖过人,如今更是雄才大略,我只不过三言两语自然不足以和圣上相比。”
“那究竟何时,才是好机会?”
长孙无忌:“既然要攻,首先要师出有名,不能今年进攻是肯定的。其次突厥已在交战,让他们自己先行消耗,我们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岂不妙哉?”
李世民:“突厥方面定会以为,结盟之后我们既不驰援,又不反攻,肯定会让人生疑。”
长孙无忌手指点了两下桌子,意味深长地说:“那我们就做做样子,有时假的做起来就跟真的一样了。”
两个人相视而笑,李世民顿时明白长孙无忌心里思量的事情是什么。
“孤有一小女,也到了该成婚的年龄。”
宋国公府内人们交头接耳,谁都知道萧禹此前力劝进攻,但圣上最终还是决定不攻打突厥。萧皇后目前仍在突厥,萧禹就是想要通过战争直接了断。圣上如今想要和亲,自然对萧禹而言是好事。
罗甘此时正是做好了准备,进宋国公府内,下人一打听罗甘的身份和来意,便直接带着他进入府内
只见萧瑀高坐厅堂,一见罗甘来,眼中是泛出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