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参政消息》报之中美对话有感(1 / 2)

加入书签

读《参政消息》报之中美对话有感

读《参政消息》报由来已久,此次第487期特刊引起我的关注。尤其题目是:“中美北京对话让人耳目一新”这样扣人心弦的字眼。

文中较详细的介绍了双方的谈话方向及内容。读后深有感触,感由心生,文也就成了。

双方领导人的见面,可谓诙谐生动。一脸微笑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正伸出手,准备与迎面走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握手,却没想到把一袭绿衣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夹在中间,而希拉里此时正打算与对面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打招呼。看到此情景,戴秉国哈哈大笑,嗅觉敏锐的摄影记者们则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精彩瞬间。如此坦率友好的气氛,在随后的对话开幕式上延续。会上希拉里借用中国成语“殊途同归”,来形容已有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与年轻的美国只要共同面对机会和挑战,最终的目标还是会达成一致的。盖特纳则再次呼吁中美要“风雨同舟”,共同来迎接新的的危机和挑战。

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是危机前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的投资流向中国的生产部门,中国再将潺亲提供给美国市场,结果导致美国出现贸易赤字(危机前每年大约为2260亿美元)。为缓和这种局面,中国用得到的钱购买美国国债,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欠债越来越多。但美国人仍然在叫骂,并对中国的出口采取限制。与此同时,在危机前的2008年,美国企业在我国赚取的利润超过2180亿美元。总的来说,美国经济在危机前的增长要归功于中国。

从参与对话的团队规模来看,这次对话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派出了人数最多的代表团,而且阵容强大。且不说领衔的希拉里和盖特纳在美国政坛炙手可热,还有商务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十多位高官,整个美国代表团更达200人之众,几乎涵盖奥巴马政府所有部门。以此可见,美国对这次对话的重视程度。

然而,这样的规模,这样的高官,这样的热情,却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与之先前不和谐的音符:互联网问题,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争端,美舰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海空域的频繁侦查等事件的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