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米勒的家(1 / 1)
第二日一早,当辛辰在匆匆赶往机场的路上时,辛菜菜又打来电话,语气十分沉重悲痛,带着万分的疲倦,“辛辰,你不用着急了,老院长他……已经走了。”
辛辰的心猛地抽痛起来,被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包围。失去亲人的痛,辛辰在这一刻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了。
辛辰在机场候机室的座位上坐了很久,飞机也早已起飞,她一动不动,眼神失神的望着前方。生命的逝去还是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她从没感受过身边的人去世的悲痛。她原以为自己足够冷血、足够麻木。但在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力,而活着的时间也那么的短暂。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去追寻、去表达,生命便有可能走到了尽头。如果她一味的逃避,不去面对,那么接下来她又会错失多少东西呢!在他们小时候,老院长就多次教导过,人生不长,既然来了就要坚持走完,要敢于去做那些自己不敢做的事情,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辛辰在随身的背包里摸索了一阵,最后取出一张半旧的照片。照片上有笑颜如花的一家三口,那个年轻的十八岁姑娘仿佛在对辛辰笑着。辛辰将照片翻到背面,拿出手机拨了那串号码。
三个小时后,辛辰从旧金山国际机场走了出来。远远的便看到之前的那对美国夫妇。他们热情的向辛辰招着手,三人一起上了一辆出租车。
“你会过来,我们真的没想到。”米勒夫人情绪激动的说。
“我也没想到。”辛辰笑了笑说。原本之前她还对此事惶恐不及,可没想到短短一日之内,她的看法就变了。是老院长的死讯改变了她原本的逃避想法,如今,她想去了解了解照片中那个和自己长得相像的女人的人生,想去接触她的过去。
米勒夫妇的家在一个独门独户的社区中,白色的篱笆,修剪整齐的草坪,院角摆放着喝下午茶的桌椅,田园风范,环境优美。辛辰进了屋内,小小的屋子虽然不大,但家具齐全,摆放合适,墙上挂着水彩画和照片,温馨简单。这就是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女人自幼生活的地方吗?她可比自己幸运多了,辛辰想着。
米勒夫人去厨房忙了起来,米勒先生给辛辰冲了一杯咖啡,辛辰说:“不用麻烦了,我过一会就走了。”
“你来了,夫人很高兴,特别高兴。就好像Han又回来了,所以她迫不及待的要给你做好吃的。今天接到你的电话,她就一直在准备着,所以让她去忙吧。”
辛辰不再多说什么,在屋子里随意的转了转。房子是两层小楼,楼梯的墙壁上一路挂着一家人各个时候的照片,有小时候的,有高中毕业的。照片中的女孩子总是笑的很开怀,仿佛不知人间愁苦。上了二楼,便能看到一个贴着星空和动物的房门,门外挂着一串水晶风铃。当阁楼的风吹进来时,风铃就叮铃铃的一阵轻响,动听悦耳。辛辰站在门边,手握住了圆圆的门把手,却没有立即打开。这扇门后,是另一个人的人生,可能是精彩的,也可能是悲剧的,可能和自己有关,也可能和自己无关……但无论如何,辛辰将要走进它了。
“辛,下来吃饭。”米勒夫人在楼下喊道。
辛辰下意识的回应着:“好,就来。”说完后她很惊讶,刚刚自己的反应太过自然,竟有些不像自己意识所控制的。辛辰松开了门把手,转身下了楼。
米勒夫人准备了满桌子丰盛的美味佳肴,主菜有牛排、炸鸡、火腿,还有大盆的沙拉、面包,浓汤和水果。米勒先生和米勒夫人坐在桌边,都温和的笑着看着她。
“多吃点。”米勒夫人说。
辛辰拿起刀叉,无言的品尝这一桌的美食。
“这儿有你最爱吃的火腿,来,孩子,多吃点。”说完米勒夫人才意识到,“哦,不好意思,我又将你当成Han了。这孩子如果还在世的话,跟你年纪差不多了。”
“她不在了吗?”辛辰放下刀叉。
米勒先生摇头,“她的同事都说她死了,被流弹击中,整个屋子爆炸了,连她的尸首都没有找到。我们本来不相信,可是我们的女儿真的再也没有回来。”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年了。她当时已经是一名新闻记者了,她报道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揭露了很多社会黑幕,她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记者。后来,她不顾我们的反对,主动要求调去中东报道那边的战争。可是,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来,孩子,我带你去她的房间,看看她曾经报道过的新闻,每一张报纸我都好好保留着呢。”
米勒夫人拉着辛辰上了楼,她打开了那扇贴着星空和动物的门,那个女人的世界便呈现在辛辰眼前。首先入目的是一扇明亮的窗户,窗外有棵高大的梧桐树,零星的树叶摇曳,纷纷作响。
随后,辛辰才看到窗下的整洁干净的书桌,书桌上摆放着书籍和台灯。墙的侧面有个嵌入墙体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放满了各类书籍。而另一边有一张宽敞的床和衣柜。粉色的墙纸有些褪色了,显得陈旧而让人怀念。
米勒夫人从书架顶端搬出来一个盒子,放在地板上打开,里面全是今日美国的报纸。米勒太太如数珍宝似地取出几张报纸,指着上面用红色画笔重点圈出的部分,笑着说:“看,这就是Han报道以及参与过的新闻。”辛辰略略翻了一下,很多关于社会环保、人权、公司不法利益、商品质量等新闻,报道下面都会有一个小小的不显眼的“Han·miller”的名字,报纸只保存到三年前。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记者,她是一个了不起的记者……”米勒夫人不断的说着,跟着眼泪就掉了下来。米勒先生将她扶到床边坐下,轻轻拍着米勒夫人的背,说:“每次看见这些报纸,她都会流泪,唉,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
辛辰很感触,可以看出,米勒夫妇对这个和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真是视如己出,加倍疼惜。他们不但让她健康成长,还给她最好的教育,让她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对她的成果给予最大的赞赏。这真是一对伟大的父母,那个女子又是何其的有幸!
辛辰站在书架前,除了厚厚的英文书籍,还有拉丁文、法文、德文,甚至还有中国的四大名著。她一定是一个博学的人,辛辰想。
“Han从小就喜欢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她高中以后看的书都是我们看不懂的了。她对很多语言感兴趣,我们就支持她去学习。她真的非常勤奋好学,当别的小朋友还在玩的时候,她总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整天的看书。”
“你们为什么收养了一个中国长相的女孩?”辛辰不由得问。
米勒先生回忆说:“二十年前,我们夫妻二人去中国游玩,路过一片林边湿地,机缘巧合的在那里发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童,我们将她救回。后来得知她没有家人,也没有亲戚,十分可怜。而我们夫妻二人结婚多年,膝下没有子女,早就想领养一个孩子。而那个孩子竟与我们缘分极深,我们便将她带回美国收养。那会,她才只有四岁,但却非常懂事。从来都不哭不闹,初来美国和我们语言不通,她也不着急,一日日记着学我们说话,不到三个月,她就能顺利的和我们交流了。我们当时太高兴了,她才只有四岁,却是如此的聪明。”
“林边湿地?是在哪里?”辛辰忍不住问。
“在云南。”米勒先生说。
“云南?”地点不对,和当时辛辰所在的纱柳镇隔了千山万水。
“你们发现她时,她身上是否留有什么东西?”
米勒先生摇头,“什么都没有。她也不记得任何事情,除了她的名字。当我们为她想好了一大堆好听的名字后,她却对我们说,她叫Han。”
“Han……”辛辰默默念着,直觉感觉应该是一个“寒”字。
书架的一边摆放着一个相框,里面仍是那个女孩的照片,只是她旁边却是一位面貌陌生的男子,一位四十多岁的亚洲男人的长相,面庞坚毅,笑容浅淡,穿着披风大衣,脖颈上围着厚厚的深蓝色围巾。
“这个男人是?”辛辰问米勒先生。
“这是我们曾经的邻居,莱恩先生,他是一位美籍华人。他搬过来后,时常照顾我们,两家也就成了熟人。他尤其和Han处得来,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Han带礼物,两人相处的就像朋友。他脖子上的这条围巾,就是圣诞节是Han送给他的礼物,他一直视若珍宝的戴着,整个冬天都不拿下来。”
“想必他们感情一定很好,这位先生现在还住在隔壁吗?”
“早搬走了,就在Han出事的前一年,他便因工作原因去了其他州。当时,Han因此伤心了好久,将自己关在房间好几天没出来,饭也不吃,可把我们吓坏了。”
“你们现在还和他联系吗?”
“他搬走后,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莱恩先生不喜欢照相,这张照片还是Han初中毕业那天,要求和他合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