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推到张家女(1 / 1)

加入书签

淯阳城外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叫做淯水,历史上的典韦、曹安民、曹昂都是战死在这一带。春、夏、秋三季,淯阳河水泛滥,将南阳大地与淯阳南北隔开,想要来往两地,必须经过摆渡。因此这淯阳县还有个别名叫做“摆渡”县,而这铁巴乡就坐落在淯水南岸。

此时已经是寒冬腊月,冰冻三尺,数百匹骏马轻而易举的从冰上过了河,一直来到了铁巴乡。

听闻救灾队伍到来,铁巴乡乡长急忙带领了部分乡民出来迎接,并且简要的介绍了一下铁巴乡的疫情:“回陛下的话,铁巴乡有居民两千余人,大部分都是笃厚善良之辈,却也不乏无赖之徒!”

“这次突然暴毙的就是这些无赖之徒!”旁边有乡民幸灾乐祸的附和,“其实这样的害群之马死了才好,天降瘟疫,说明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刘辩顿时来了兴趣,翻身下马与乡民闲聊:“这次瘟疫死的竟然是无赖之徒,倒是奇怪?诸位乡邻说说,怎么个无赖法啊?”

听了天子的询问,当下众乡民纷纷围上前来,把天子围拢在中央,诉说起了这伙无赖之徒的恶行。

“这些人好逸恶劳,啥事也不干!天天吊儿郎当的靠着我们乡长与大伙儿养活……”

“吾等要是不养活他,就会被肆意辱骂,要多难听就多难听!”

“吃白食也就算了,这些人还经常干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勾当。吃完就骂,吃好也骂,吃孬也骂!”

“放盐多了说咸,放盐少了说淡,一言不合,就要把我们乡长的锅砸了!”

“每次把锅砸了都说,我不吃了我要走了,再也不来铁巴这鸟地方了。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没开锅,他们就在一边等着。等你给他们端上来,一边吃一边骂,吃完就把锅碗瓢盆全给你砸了!”

铁巴乡的乡长拱手道:“这些无赖只是少数而已,大部分都是好人!也许是恶有恶报,昨夜这场急疫,这群无赖基本全都暴毙身亡!”

刘辩笑道:“身为地方官倒是难为你了,众口难调,这些无耻之徒不必理会!这不遭到天谴了吗,带我去看看!”

当下由铁巴乡乡长带路,围着整个乡亭走了一遭。只见这些暴毙者几乎全部聚集在一起,一个从头到脚发黑,甚至舌头都是黑的,一个个口吐白沫,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身体早就僵硬了多时。

“死了多少人?因何聚集在一起?”刘辩皱眉问道。

乡长拱手道:“昨夜这帮人聚集在一起骂娘,后来就悄无声息了,及至乡民发现之时,全部已经气绝身亡,变成了这副模样。这一夜共暴毙一百余人,所以才派人通知了上官!”

刘辩颔首道:“看来这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铁巴乡不能待了,你就带着乡民迁徙到淯阳吧,毕竟好人多,无赖之徒是少数!”

当下,在乡长的带领下,铁巴乡的良民扶老携幼,带着行李迁徙到了淯阳。等百姓撤走之后,刘辩纷纷士卒们搬来柴禾枯枝,围着铁巴乡放起了大火,将那些死于“黑死病”的尸体全部付之一炬。在熊熊火光中,铁巴乡化作了一缕青烟。

处理完了铁巴乡瘟疫事件,刘辩率队返程,看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张盈袖建议道:“陛下,天色已晚,我们不如在县城暂住一宿,明日再赶路吧?”

刘辩略作思忖,颔首答应了下来,吩咐队伍进入淯阳县城暂住一宿,待明日天亮之后再返回宛城。淯阳县令得知天子到来,慌忙带着官差给天子一行安排住宿。

夜色深沉,刘辩吃过晚饭刚刚回到房间,张盈袖就端着一口大木盆进了房间,“陛下,白天的时候疫气太重,为了保重陛下龙体!小女子给陛下烧了开水,陛下沐浴更衣吧?”

“呃……又来这一套?”刘辩眉头皱起,心中哭笑不得。

刘辩猜中了开始,也猜中了结尾,但却没有猜中过程。本来心里还在纠结倘若张盈袖如果像金莲那样施展美人计,主动宽衣解带,然后再寻找机会出手的话,自己该怎么应对?没想到张盈袖竟然不给自己选择的机会!

当把门掩上,直接面对天子的时候,张盈袖就选择出手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刘辩觉得张盈袖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没有一献身精神。连肉都不肯露,就想魅惑君王,你也好意思出手?

既然你不肯施展女人的妩媚,刘辩有没必要让她领略男人的包容,所以刘辩也出手了。

既然铁巴乡的事情简单的过了,刘辩也带着华佗、孙思邈在卫疆的保护下回到了宛城,继续投入了控制瘟疫的战斗。每日里忙忙碌碌,但看着瘟疫病人日渐减少,刘辩觉得辛苦一些也值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中旬。在大汉王朝五大神医的齐心合力下,在来自全国各地两千多医匠的齐心协力之下,这场闹了一个多月的瘟疫正在逐渐消弭。在及时有效的控制之下,瘟疫的范围没有走出宛城,铁巴乡除外。

自从十一月初爆发疫情到现在为止,因瘟疫死亡的人数总计三千八百六十六人,目前被隔离在疠疫馆接受治疗的人数尚有两千一百九十四人,距离系统下达的死亡人数不超过一万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想来这200个复活点已经是唾手可得。

在这段时间内。北方的诸侯都陷入了安静的状态,天气实在寒冷。黄河两岸普降暴雪,甚至淹没到了膝盖。根本无法用兵。

这样恶劣的天气对于驻扎在黄河南岸的李靖大军考验不小,让刘辩感到欣慰的是,在青州刺史王猛,以及徐州别驾从事张居正的调度供应之下,源源不断的给李靖军提供了足够的过冬物资,棉衣、棉被、棉毡、帐篷、石炭、木柴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李靖军中,让士卒们不至于挨饿受冻。

在洛阳方面,杨素因为宛城惨败而遭到朱儁、朱元璋兄弟的参劾,自己主动要求削去大将军职位。贬为车骑将军。在此之后,朱、杨两家为了夺得大将军的职位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

杨彪、杨素父子主动奏请让杨素的堂兄杨坚从长安入朝辅政,刘协因为宛城惨败而深感不安,知道杨坚一身治国的本事比朱元璋还要厉害,遂同意了杨彪父子的请求,任命杨坚为廷尉,正式进入洛阳朝廷中枢,和朱元璋斗法。

杨坚入朝之后一番措施干练而高效,赢得了百官的一片赞赏,更是因为处世谨慎谦恭。对待天子恭恭敬敬,深受刘协器重和信任。不过半月的时间便把杨坚擢升到了太常卿的地位,成为了洛阳朝廷重举足轻重的大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杨两家为了争夺大将军之职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以杨彪、杨素、杨玄感、杨林、杨义臣等人为首的弘农杨氏集团怂恿刘协把大将军职位授予杨坚。而以朱元璋、朱棣、李文忠、董承、濮阳兴、吴子兰等人为首的集团则支持朱儁上位。

除这两大派系争夺的不可开交之外,其他人中势力最大的董斐及薛仁臬代表的西凉残余势力则持作壁上观的态度,既不支持杨坚、也不支持朱儁。这让杨素私下里恨得牙痒痒。大骂董斐是忘恩负义之徒”。只是在这种局面下,杨素也不敢贸然得罪董斐。只能把这笔账暂且记在心里,来日再算!

而属于洛阳政府旁系力量的赵匡胤势力弱小,根本参合不进三大集团的纷争。赵匡胤倒是心胸豁达,既然洛阳不是他呆的地方,那就回到长安去休养生息,还暗地里和凉州的冉闵做起了买卖,蓄养战马,修整兵甲,积蓄实力,打着盘踞关中的打算。

两大派系在朝堂上连续争吵了数日。让刘协寝食难安,拿不定主意。无奈之下问计魏忠贤,此时还不到三十岁的魏忠贤也不敢贸然插嘴,免得惹火上身,这两大派系,无论那一家都不是自己能够得罪起的。

“陛下何不问计冯道冯太仆?”情急之下,魏忠贤把天子的启蒙恩师冯道给推了出来。

于是,某个夜晚,冯道被秘密的请到了洛阳宫,刘协见到冯道便拜,向他讨教应对朱杨争权的策略。

冯道不愧是五代史上官场老油条,一句话就点醒了刘协:“陛下何不让皇甫嵩将军上位,让杨、朱两家在地方互相制衡?”

刘辩闻言喜出望外,遂嘱咐魏忠贤,让他暗中替自己结好董斐和皇甫嵩等其他势力。

次日,刘辩宣布了出人预料的人选,由暂任大司马的皇甫嵩接任大将军职位,总揽天下兵权。

既没拉邦又没结派的皇甫嵩吓了一跳,急忙出列拒绝:“嵩何德何能,敢居大将军之位?请陛下另择人选!”

但朱、杨两家却考虑着让皇甫嵩做大将军,胜过被对方把持了这要职,于是一起表示支持。皇甫嵩推辞不得,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登上了大将军之位。

大将军花落皇甫嵩头顶,而三公依旧不变,杨素仍然官拜太尉,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却捞到了司空之职,朱儁则继续担任司徒。为了避免冷落杨坚,刘协重设大司马之位,由杨坚担任,位同三公,恩宠一时无两,风头之盛远远盖过了杨素。

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能够做到司空的位置纯粹是各派势力角逐的结果,当然他自己也不平凡,赵弘殷系出兖州,豫州地界的职业军人家族。老赵家在中低层军官中名气很大,他儿子赵匡胤在两京禁军里面交游广阔。刘协为了拉拢禁军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自然是将势单力薄的赵弘殷弄上了高位。

刘辩采用冯道让朱、杨两家互相制衡的策略,任命赵匡胤继续担任雍州刺史,杨玄感与朱棣分别担任雍州左右都督。而司州刺史的职位则交给了朱元璋,车轻将军杨义臣,骠骑将军董斐分别担任司州左右都督。自此之后,洛阳朝廷逐渐进入了朱、杨两家分庭抗礼,董斐和赵匡胤作壁上观的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