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周信芳成知己(1 / 1)
田汉与周信芳成知己
2018-04-15 作者: 张敏鹏
田汉与周信芳成知己
田汉早在1916年就知道周信芳,当时他随舅父去东京读书,途经上海时曾看过周信芳的戏。实际相识是在7年后。
1923年秋,田汉从日本回国,住上海哈同路,与妻子合作创办《南国半月刊》。一天,有人前来拜访,那人递上名片,原来是周信芳。田汉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我的住处?”周信芳拿出随身带来的《南国半月刊》说:“我是它介绍来的。”原来刊物后面印有田汉的住址。
两人都慕名已久。田汉虽从事新剧,但对传统戏曲一向神往;周信芳虽是京剧舞台上的红角,却对新文艺很感兴趣,并注意从中吸收新的东西。因此,三言两语后两人便一见如故。周信芳问田汉年龄,说:“我比你大三岁,那么我是兄你是弟了。”田汉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今天我们一见如故,明天就以兄弟相称吧。”
从此,周信芳常去田汉家玩,田汉也常去看周信芳的演出。演出前,他们总聚在后台谈天说地。
1927年,田汉出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主持成立南国社。南国社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的革命运动”。周信芳欣然参加。南国社在校举办文艺讨论会,田汉、周信芳、欧阳予倩、洪深、徐志摩、徐悲鸿、郁达夫等也都纷纷参加。南国社举办的演出,周信芳也积极参与。
1930年,田汉改编的话剧《卡门》在上海演出。因为该剧抒发了反抗旧社会的感情,只演了三场就遭禁演。尔后南国社又被查禁,当局到处搜捕田汉。田汉到天蟾舞台找周信芳,周正准备上场演出,且剧场后台无法藏人。急中生智,他们给田汉换了装,然后设法把他送到日租界,田汉这才免遭拘捕。
抗战爆发后,田汉、周信芳又回到上海,组织成立文化界救亡协会歌剧部,周信芳任主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奔赴前沿阵地作慰问宣传。后由于上海沦陷,田汉不得不离开上海,两人依依惜别。
两人一别就是9年,直到1946年田汉由重庆回到上海,两人才再次重逢。田汉一到上海,就和欧阳予倩一起去看周信芳。周正在后台换装。三人谈了一阵,田汉便下台看戏,戏散了再接着谈,一直到戏院关门,才匆匆作别。
田汉回到寓所,怎么也睡不着,挥毫作诗一首:
九年湖海未相忘,重遇龟年喜欲狂。
烈帝杀宫尝慷慨,徽宗去国信苍凉。
留须却敌尊梅叟,洗黛归农美玉霜。
更有江南伶杰在,舞台深处筑心防。
这则掌故,反映了中国剧坛一代宗师的交往密切,友情深厚。田汉的诗,表达了田汉重逢老友时的欣喜心情,也赞颂了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程砚秋洗黛归农以及周信芳以戏剧宣传救亡的爱国行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