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又有什么用(1 / 1)

加入书签

劝谏又有什么用

2018-04-15 作者: 张敏鹏

劝谏又有什么用

石益对孙伯说:“你晓得吗?吴国就快亡国了。”

孙伯说:“你现在才知道吴国会亡啊,我早就知道了。”

石益说:“你既然那么早知道,为什么不去劝谏君王呢?”

孙伯说:“有什么用呢!当年夏桀是谁劝谏就宰谁,纣王剖了王子比干的心,这些亡国的君王哪里会听臣子的话,相信亡国的危机已近在眼前了呢!”

有没有人常要别人“不劝谏”呢?其实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的本意是基于职业安全的着眼,若眼看大势不行,能逃则逃,能去则去,要不至少不要开口,当个明哲保身的表面傻瓜。

这是一则很特别的掌故,特别在哪里呢?在于说的是“不劝谏”。

掌故中那个快要亡国、没有露面的吴王就是夫差。

为什么不劝谏的掌故很特别呢?因为不可张扬。我们先再来介绍一个人,叫叔孙通。

叔孙通是秦末汉初的人物,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帮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制定了汉代的朝仪,在《史记》里被司马迁推崇为一代儒宗,但一生行径却被后代的儒者所鄙夷不齿,是个争议性很大而非常有趣的人物。

叔孙通倒真的是儒生出身,第一次当官是在秦二世当皇帝时,被征为博士。有一回,秦二世问到各地的民情,一群读书人出身的博士皆据实回答,说地方盗贼蜂起,眼看天下要大乱了,轮到叔孙通回答,说的却是,哪有什么大乱,如今天子圣明,四海晏安,不过是少数几个小毛贼不知时务,两下子就可以铲平,不必担忧。秦二世听了很高兴,当场赏赐叔孙通。而把一群说天下大乱的博士都加了罪。

事后大家责怪叔孙通为什么歪曲事实、哄骗君王,叔孙通的回答是:“还说呢?今天我差点陪着你们一起掉入虎口,不赶快想办法跑掉,我看要来不及了。”

于是叔孙通第一个丢下官职不干,参加了反秦的行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