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在水一方(下)(2 / 2)
“我明白的。”
她当然不会如此轻易向陈家许亲,却也知道他的好意。点点头,
“我上回在信里问候了他家的父母兄嫂。他也应该知道,我在坊里少不了会听说,他家母亲与嫂子相处并不太好。”
她叹笑着。
她虽然不能说出近十年来苦心经营,支持韩参政府所谓北伐计划的原因。但在姬墨面前,她并不隐瞒她对这门亲事的隐忧,
“……王世强毕竟也是愿意和我分宅单过的。我其实也怕进了他们陈家大宅。不习惯他们的日子。”
因为和两个弟弟都要费心相处,她并不觉得大宅里的日子会过不下去。
但陈文昌在信里说起蕃坊里的小私宅。又提到成家后要买隔壁院子办蒙学。也许等他进唐坊求亲时,她也能与他商量商量:
如果这门亲事他并不嫌弃,婚后他想在泉州蕃坊开书院当然也是好事。但开书院的事务难免烦杂,内务更是太多。他是不是会借着这项事情。带着妻室居住在蕃坊里?
她并不会叫他为难。
给她几年时间,让她住在蕃坊把唐坊的事情都安排下来,让她把那些不愿意留在扶桑的坊民都安顿好。在那之后,她也能深居简出,不叫他母亲看着难受。
她当然会随他搬回陈家大宅。
但她得准备好后路。免得无处可逃。
因扶桑内乱而迁回大宋,并不代表她活够了不怕死。
而且为她以后的日子计,如果他还想继续开书院。比如除了开蒙学,他再开一座泉南书院和四明书院那样的士子学馆。她更加支持。
就她所知,至少四明书院的山长。就是带着妻儿全家住在书院。
他的夫人是书香人家出来的女子,负责打理书院里的内务。
办书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二百学子的衣食住行都要细心安排。如果不用每天在家里装着闺阁千金的样子讨好老太太。这日子当然能过得更顺心。
她成婚可不是为了给自己找罪受。
姬墨知道她心有自有主张,见她也是愿意和陈文昌见面商量的样子,他便也知道:
她对这陈文昌还是颇有好感的。
她不再多言,收起绳和信,在库丁们的簇拥下有向驻马寺而去。
姬墨当然不会问她那旧花绳的事情。而她随手系在了袖子里那根旧花绳,她当然也知道是什么来历。
她早就听分栈点的伙计说过。泉州港妈祖娘娘庙里的荔枝花绳卖得很好。
荔枝花开遍城内城外,那小小的平安绣袋里透出她最熟悉的檀香味。她知道里面塞的是妈祖神像前的香炉灰。听说平常出海前。泉州城的船丁、行纪们都要买个带着求保佑的。
之所以看着旧,却也是陈文昌在海上用了半年。
不论是陈洪还是王世强,或是楼云,他们出海是为了国事、家事。但陈文昌这一次出海,只是为了进唐坊来求亲。
——为了与她当面相见。
此时她突然想起了那月光树林里的楼大。
如果宋船上的国使真的在他们这些家将的保护下,潜行登岸。受她所命的那名小船丁,也应该把他的信送到陈文昌手上吧?
在那封信上,她也只是写了几句问候旅途兴劳的话,然后,静候着他进坊提亲了。
至于泉州船匠之类的,那毕竟是故意写给国使楼云看的。
她与陈文昌之间,却是越简单越好……
只可惜,空明大师看不到他了。
想到这里,她把月光树林那一场阴差阳错的偶遇置之脑后,她把那无赖小子“楼大”
弃在一边。
“空明禅师他,确实是圆寂了吗……”
山路弯行,东侧门近在咫尺。
她突然开口。
姬墨一愣,不知道她怎么又怀疑起这件事,然而一看她的神色,他便也知道。
她还是盼着那位老宋僧的死讯只是误传罢了。
“……是。大娘子。”
她默默不语,随即也点了头,不再去臆想。
宽檐阔殿的驻马寺建于唐末年代。
因为年深日久,寺院不断扩建,最偏僻的寺奴寮反而是最近十多年才翻新的院落。
走在进寺的石路上,从外面看去。
寺奴寮的院墙是板木间夹着土墙,矮墙上可以看到院子里面间间相连的木板屋。
屋前都是搭起的相连廊板。
“大娘子,季洪还传信来说:他们已经在东水门围住了三名宋人细作。但三郎手下的许三和许五也去了东水门,坚持要让他们亲自捉人。两边一直在僵持着。还没有合围擒拿。”
姬墨看到这毫无防备的寺奴寮,就想起了唐坊那三个没逃出去的楼府家将。
季辰虎明显是不愿意让季洪捉到宋人奸细。
姬墨却知道,这样的状况就足以让她满意。
反倒是李墨兰那里,让他有些担心,
“除了第十二号守备亭,其他的亭子里都留了人加强了守备。李大姑娘那里却仍然只有原来的人手。有她和季大雷,还有……”
他微一犹豫,在她停步转目间,只能苦笑回答,
“一号亭的万根生,他非跟着我去了十二号亭。”
“……”
季青辰对这类坊中男女的争风吃醋,也只能无奈而笑。
姬墨见她的神色,就知道她懒得管这些事。
他放心上前,推开了寺奴寮的院门。(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觑觑眼婷婷的礼物打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