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光环效应——为什么街头到处是韩寒的凡(1 / 1)

加入书签

第四节 光环效应——为什么街头到处是韩寒的凡客广告?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四节 光环效应——为什么街头到处是韩寒的凡客广告?

曾有一段时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从地铁站到公交站台,到处都是这样的平面广告:

一个穿着普通T恤的年轻人,双手插在裤兜里,脸上洋溢着自信而略显腼腆的笑容,旁边写着这样一段被称为“凡客体”的文字: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又或者:

在一个环境昏暗的餐馆,一个穿着白色T恤外面套着黑色皮夹克的年轻人,坐在一张陈旧的白色塑料餐桌前,上面仅放着一碗疙瘩汤与一副黑边眼镜。而这位年轻人正伸出左手用中指去抹掉右嘴角的残渣。

这就是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韩寒代言凡客诚品的广告。凡客诚品这一服装品牌也因此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并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韩寒代言的凡客诚品广告使凡客诚品服装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韩寒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服装新品牌“一夜间成名”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

要分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用光环效应来进行解释。所谓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桑戴克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与判断往往只能从局部出发,犹如月晕的光环,从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形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以此得出一个人的整体印象。

当一个人在人们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时,他的形象会被一种积极、美好的光环所笼罩,从而被赋予其他方面的一些良好品质。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的知觉品质或者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会不断向四周弥漫、扩散,因而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现象为光环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较有魅力,有的缺乏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对较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了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比如诚恳、善良、友好等品质。

光环效应是一种能影响人际知觉的心理现象,它能够增加人们对未知事物认识的可信度与说服力,让人们在判断一件事物时产生一种“好者愈好,差者愈差”的效果。也就是说,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会根据一个人的主观好恶,然后再以这个评价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方面的品质。当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这一圈“好”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其他好的品质;当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他其他的品质也都是坏的。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学原因。显然,这很容易导致以偏概全的结果。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无意识迎合光环效应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他邀请一位演讲者在某个大学给甲、乙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内容相同的演讲。在演讲结束之后,甲班学生与他亲密交谈,而乙班学生则对他冷谈回避。同一个人进行相同的演讲,为什么反应会如此不同?原来,在演讲之前,凯利曾对甲班学生说,演讲者是怎样热情可亲,而对乙班学生却说,演讲者是怎样不容易接近。结果学生们就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那位演讲者,演讲者分别被两种光环所笼罩,而学生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期待看到的东西。

所以,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韩寒作为“80后”的杰出代表,和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文化符号,往往会对年轻人形成很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凡客诚品选择他作为形象代言人,其产品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可,更容易获得品牌的知名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