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免费的诱惑——非理性兴奋的起源(1 / 1)
第六节 免费的诱惑——非理性兴奋的起源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六节 免费的诱惑——非理性兴奋的起源
当我们浏览新闻时,看到CPI不断上升,通常会被它小小的升幅所刺激,然后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跑赢CPI的上涨数值;类似的,当我们去上街购物时,通常会被促销活动中的免费礼物所打动,最终买了一大堆本不打算买的商品,等回到家中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即兴乱买东西了。然而,事实的情况恰好相反——往往是屡买屡犯,屡犯屡买。
免费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刺激人们的消费**。这不是什么秘密。原来“零”不仅是一种特别的价格表示法,它还能刺激人们热烈的情绪——成为一个非理性兴奋的来源。这句话如何进行理解?我们举一些例子,就不难理解了。
请大家扪心自问下,自己有没有排过很长的队伍,等了很长的时间,其目的只是为了一罐免费的饮料?超市刚推出新产品时,你有没有因为免费品尝而最终多买了这样商品?微博上一些商家为了增加关注度,承诺当粉丝达到一定数量时,将从中抽奖赠送苹果iphone手机,正在使用微博的你,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是否有冲动要关注这名商家?
这就是免费的诱惑。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免费的东西就是这么有魔力,不要说是免费的苹果iphone手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蛋筒冰激凌,都能激发出潜藏在很多人内心的消费**。
免费同样适用于时间领域。从总量上来说,我们的时间是不变的。花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可以看做是从另一件事情上转移过来的。当我们排队花上半小时只是为了领取一罐免费的饮料,或者花费20多分钟来浏览、评价微博商家的信息时,我们就没法用这些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了。
时间就是金钱,免费才是王道。这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资源共享,免费到底”这是互联网领域的生财之道,用免费引起顾客的眼球,用免费叩开财富的大门,从而创造一个免费的划时代。
世界最大规模的搜索引擎Google(谷歌),一开始由斯坦福大学两名学生Larry Page(拉里·佩奇)和Sergey Brin(谢尔盖·布林)共同开发的免费在线搜索引擎服务,赢得了广大网民的欢迎。之后,谷歌公司又继续推出了谷歌输入法、谷歌浏览器和谷歌音乐等一系列产品,也都为消费者提供了免费开放的服务。在这个免费的模式中,谷歌公司却从广告商那里赚到数十亿美元,从而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独有偶,周鸿祎的奇虎360以“免费”为经营宗旨,向用户提供360免费杀毒、360安全卫士和360浏览器等免费产品,拥有3.39亿活跃用户,覆盖中国网络用户的85.8%,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企业”。通过“Freemium”(免费增值)服务这一商业模式,360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7美元,最高时涨至34.40美元,收盘价为34美元,比14.5美元定价大涨137%,公司市值达39亿美元。
由此可见,“免费的诱惑”成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生财致富的法宝,不论是亚洲最大的交易平台淘宝,目前使用最广泛在线聊天工具QQ,还是身边常常可以接触到的电子报刊或者电子杂志,等等,免费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无夸张地说,免费的市场是最有“杀伤力”的市场,几乎没有人能够与“免费的诱惑”相竞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