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千钧一击(四)(2 / 2)
她咬了咬嘴唇,努力忘记方才心里嘀咕的话,与他的众姬妾一样,绽开一个娇柔的笑容,回身勾着他的脖颈。英华只一味扯着笑,并不说话,心内再明白不过,自成了他的姬妾,纵是万千宠爱,也再不能像从前战场上那般心神相映,剖心相交了。
穆清坚持不让她嫁入李家的缘由,在她十几岁时尚不能十分懂,只晓得阿姊定是一心为她着想的,便不再深究。而今她已将这道理悟得透透的了,所剩下的不过就是暗藏心底的一抹苦笑罢了。
……
这一战甚是凶险,突厥二可汗向长安围逼来,新生王朝的兵力在连年不休的收缴战中多有折损,应对个把兵变叛乱尚有余,可面对突厥倾国而来的铁骑不免畏怯。长安城墙仿佛已能感受到铁蹄踏地的震颤。朝中的权臣们才刚尝到安定与权利的滋味,眼见着到手不几日的荣华即将要灰飞烟灭,连日来朝中无不惶惶。
李渊年事已高,拼杀之心也在这几年的温柔富贵中消磨殆尽,竟召来了裴寂与太子等人,仓皇地商议起迁都的事来,大有要与突厥分庭而治的意味。消息不胫而走,长安城中不论平民商客,还是官宦人家,无人还能安坐于室。
整个长安便在惊惶不安与失望心凉中苦熬了一月有余,在秋风秋雨将满城的树叶染成金黄色时,相州捷报挟风带雨地直冲进城。
不出几日,朝臣与百姓齐聚城门,迎回了一兵一卒皆不曾折损的秦王。百姓敬之畏之若奉战神,朝臣们虽不能明言,心下到底是将秦王与太子细细地比较了一番,群臣的心愈来愈疑惑:安稳坐朝,不时在战场上捡漏的太子,究竟能否令城邦安定,外族不侵。更有甚者,已然将秦王视作君王。
秦王回城十日,穆清从弘义宫出城的一路,坊市间,酒肆内,听闻的对秦王的赞颂之词,言辞至极,几乎起腻。
临来前杜如晦嘱她带话予秦王,称如今功高威立,无需过谦,只将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势摆在明面上即可。照着眼下这情势来看,秦王恐怕早已被架在了高处,便是一味自谦不肯拿出心怀天下的款儿来,也是不成的了。
秦王正春风得意中,自是不必担心。四郎书念得极好,杜构杜荷伴着封了中山王的李承乾念书,也算安分,亦不劳她费心。长孙氏自英华入宫以来竭力掩饰在大方得体之后的落寞,穆清虽看得清晰,却也是懒得理会的。
惟有一桩,引得她的心思转了好几圈,便是英华的形态,见一次黯淡一次。这一次见,原该是阖宫上下欢欢喜喜的日子,英华竟是慵懒无意,一副百无聊赖漠不关心的模样,全然不见往日华光异彩的神气,只在教导四郎骑射时方能打起些精神来。这一日日下去,恐是要不好。
思绪在脑中翻腾上几遍,便到了城门口。如今她已不必再混杂在康三郎的商队中进出城门,几个大城门的守将,早已在秦王的运作下,悄然换成了贺遂兆留予她的那些人,极是得力,若不是因为一个女子骑马赶路太过惹眼,她甚至无需换男装。
穆清出了城门,在黄土官道上纵马肆意跑了一阵,忽然大悟,英华原是关不住的,宽广旷野、自由不羁方是她的天地。弘义宫上算不得甚么深宫,却也将她束缚得如一朵日渐枯败的花,有朝一日如秦王登了大宝,那真正的深宫高墙,教她如何存活。
说到底,毕竟是自己误了她,穆清暗定下了主意,待秦王荣登,英华若是肯去,她想尽法子,哪怕要与君王为敌,也要带她出宫。
这一路行得极畅快,她隐约觉察她与杜如晦苦苦等待,为之暗中辛劳操持了三年的日子已是不远。只求秦王果真能如杜如晦所料的那般,速速地收拢起民众朝臣们的心,也巴望着太子一党能忌惮慌张得蠢事连连,愈是对秦王步步相逼,酝酿许久的那一刻便来得愈干脆。
出了长安地界的大道不见一人一车,穆清不由又加了一鞭,惊得坐下的马猛向前蹿去,跟在她身后的两名侍卫唬得惊呼,“夫人,仔细惊了马。”一时又追赶不上,心急之下,也不得不感慨,这些年洛阳长安两地折返奔跑,倒磨得这位夫人的骑术越发精进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